8月28日,电影《再见,坏蛋》官方宣布撤档。这部由吴京旗下公司主控出品并参与演出的影片,在上映6天后仅获得26.7万元票房,这一数字与吴京以往的电影成绩形成惊人反差。
作为中国首位主演票房破三百亿的演员,吴京的《战狼2》曾创下56亿神话,《长津湖》《流浪地球》等大片首日都能轻松破亿。但这一次,市场给了他和他的新作冰冷的回应。
01 票房惨败,辉煌不再
这部由俞钟编剧并导演,陈明昊领衔主演的电影《再见,坏蛋》,以武汉老城区市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催债人“大武”与患癌男孩“豆豆”的双向救赎故事。
影片在豆瓣开分达到8.5分,有人评价“像中国版《菊次郎的夏天》”,但高口碑并没有换来票房成绩。上映6天,票房仅26.7万元,这一数字甚至不及吴京以往电影的一个零头。
相比之下,71岁的成龙却带着新片《捕风追影》强势归来,票房突破6.79亿元,豆瓣评分高达8.2,真正做到了叫好又叫座。
02 排片惨淡,生不逢时
《再见,坏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排片极度匮乏。上映首日排片仅0.3%,且全是早6点或晚11点的“幽灵场次”;到第三天排片直接几乎消失。
有观众抱怨:“搜遍三个区,唯一一场在凌晨,怎么去看?”同期上映的《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占据超60%排片,猫眼平台甚至没给《再见,坏蛋》预测总票房。
影院经理的算盘很直接:商业大片能给到60%票房分成,文艺片连20%都难。当其他大片首日排片39.2%时,《再见,坏蛋》的0.1%更像是一种“施舍”。
03 吴京全力推广,难挽狂澜
吴京对这部电影可谓全力投入。他不仅让旗下公司登峰国际主控发行,还拉来合伙人刘开珞担任制片人。
上映前,吴京的宣传堪称孤注一掷。他自费在北上广深包场,邀请媒体免费观影;录制VCR在全国路演播放;甚至亲笔写推荐信:“幸福里邻居们的善意,是对抗无常生活的力量。”
影片中他客串的“武汉大哥”只有三场戏,却坚持用方言说台词“老子信了你的邪”,试图传递城市温度。可惜这些努力都没能挽回票房败局。
04 市场现实,小成本电影的困境
《再见,坏蛋》的惨淡并非孤例。五个月前,李玉导演的《下一个台风》因排片被《哪吒2》碾压,被迫撤出清明档。当时《哪吒2》已上映60天,仍霸占27.7%排片。
两个月后,陈佩斯投资上亿的《戏台》遭遇同样困境:黄金场次被好莱坞大片《神奇四侠》和流量电影挤占,有影院甚至把《戏台》场次改成游戏直播。
很大的矛盾在于观众分层。年轻群体涌向特效大片,而《再见,坏蛋》的受众多是中年以上人群,他们不熟悉线上购票,还依赖影院排片引导。当黄金场次全是《浪浪山小妖怪》,他们连选择权都被剥夺。
05 是吴京过气,还是市场失灵?
市场将失败归因于“吴京转型失败”。他过往的“战狼”形象太深入人心,观众无法接受他拍温情小品。类似困境早有预兆:2024年他客串的滑雪题材片《零度极限》票房仅42万,同样因“硬汉玩文艺”遇冷。
但《再见,坏蛋》制片方透露,吴京投资本就不为赚钱——他曾说:“有些事总得有人做。”这种心态与王晶投资艺术片、刘德华押注《疯狂的石头》如出一辙。
吴京表示:“电影不该分类型,只该分好看与否。”当56亿票房神话创作者栽在24万票房上,是观众抛弃了真诚,还是市场早已失去发现真诚的能力?
06 撤档决定,未来何在
8月28日,电影《再见,坏蛋》宣布撤档。片方表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再次相遇”,但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中途撤档再择机上映的,扑街的可能性很大。
类似《红毯先生》《中国乒乓》等作品都是先例,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重新上映不仅需要再次投入宣传费用,还要面对第一次上映失败的心理影响。
影院经理曾直言:“排《再见,坏蛋》?一场亏三千,不如放《哪吒2》重映。”
市场需要商业大片支撑,但也不能缺乏多样性。只有百花齐放,观众才能看到更多元的故事,电影人也才能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找到新的可能。
也许吴京的这次失败,不是他个人的滑铁卢,而是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生态的一面镜子。
万事屋版权信息,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www.rei3.com
文是楼上发的,图是楼上帖的,寻仇请认准对象。
有些是原创,有些图文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必删。
如果不爽,请怼作者,吐槽君和你们是一伙的!请勿伤及无辜...
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
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