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摇头晃脑的动作,配上“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的经典语录,吴京正在2025年的互联网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解构与重塑。
“我跳过楼你跳过吗?”“坦克里是没有后视镜的!”“有一点点暖胃(暧昧)”——这些充满魔性的“京言京语”正在全网疯传。曾经代表着阳刚硬汉的吴京,如今成了抽象文化的灵魂人物。
从《战狼2》时期的全民偶像,到如今被制成各种表情包和鬼畜视频的“抽象素材”,吴京的互联网形象发生了巨大转变。这背后,不仅是观众对一种形象的重新定义,也映射出整个互联网时代造神与祛魅的循环。
01 “神化”时代:票房神话与银幕硬汉
《战狼2》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吴京处于某种“被神化”的氛围中。
2017年,吴京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2》在暑期档拿下56.94亿票房,不仅打破了周星驰电影《美人鱼》的纪录,更开创了50亿票房时代。八年过去,《战狼2》仍保持在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三位。
吴京主演电影票房高达347.17亿,排名第二,仅次于沈腾。他被认为是少数真正拥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明星,甚至与他合作过《战狼2》的外籍演员弗兰克·格里罗评价吴京在中国是比成龙更大的明星。
从《战狼》系列开始,吴京的银幕形象逐渐趋同。无论是冷锋还是刘培强、伍仟里,都是强大的、战无不胜的、具备男子气概的硬汉,也是有担当的、具备牺牲精神的男性角色。
02 解构浪潮:“京学”兴起与全网玩梗
已经两年没有主演作品上映的吴京,最近又成了互联网焦点。网友翻出他在《战狼2》时期的采访,其中一段视频中,吴京说:“坦克里没有后视镜的”。
说完,他停顿了几秒,随后摇着头、晃着手指又说:“枪炮是不长眼的”。这些视频的评论区,有网友写道:“给人感觉好像全世界就剩他一个爷们了”。
“京学”随之兴起,以吴京采访为灵感来源,网友们开始二创抽象视频。“坦克没有后视镜”和“我让Frank打我”,衍生出“线下追星”、“嗑CP”、“社畜”、“主理人”等多种版本。
大量博主戏仿原采访片段。还有网友做了印有吴京头像的“摇摇乐”玩具。这并非吴京第一次被“抽象”。前段时间,他的另一段采访——“我跳过楼你跳过吗”——也被网友翻了出来,成为二创视频的灵感来源。
03 形象反转:从崇拜到调侃
吴京引发的争议不止于采访片段。他在综艺中与妻子谢楠的相处片段,被扒出“大男子主义”倾向明显。
“吃饭不主动喊人”、“游戏输了马上甩锅”只能算基础操作,他甚至还在镜头前上演过“假装送惊喜,结果递过去一只jio”的蜜汁操作。
吴京还被指没文化、没素质。在《国片大首映》中,被问及为什么让龙小云主动吻冷锋时,他一脸严肃地解释道:“因为两人只是一点点暖胃(暧昧)……”
甚至连他的家世背景也成为争议焦点。吴京曾在节目中声称“自己是满洲正白旗!多尔衮那一支的,祖上出过武状元”。
但网友查证发现多尔衮压根没儿子,就一闺女,还远嫁蒙古没生孩子就早逝了,属于绝户了。也没有正白旗籍贯的武状元。
04 深层原因:时代变迁与话语权争夺
吴京的口碑反转,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人设的反噬。当“含京量”成为票房密码时,部分观众开始质疑,他所传递的究竟是艺术创作,还是情绪化的营销?这种质疑逐渐蔓延至他的私人生活,放大他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细节。
当一直被视为主旋律象征的吴京,被拍到穿国外品牌的衣服、用国外品牌的手机时,过往不容置疑的人设瞬间引发公众的“逆反心理”。
其次是银幕形象与真实形象之间的反差。吴京在电影中塑造的大多是热血正义的硬汉形象,然而,镜头也记录下了他在银幕外的另一面。
这种银幕内外的“不一致”,加剧了观众的认知失调,进一步削弱了其形象的统一性。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观众对于“权威形象”和“疼痛叙事”的厌恶感和反抗性,正变得越来越强烈。
网友与吴京的“隔空斗梗”,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痛苦话语权”的争夺战。吴京试图通过“我跳过楼”这样的经历,将痛苦划分出等级,而网友却通过玩梗的方式幽默还击。
“我考过研”、“我熬过996”、“我挤过早高峰”……各种各样的“苦”被放到同一层面比较,从而消解了原本叙事中的权威性。
05 循环不止:互联网的造神与祛魅
实际上,不只是吴京,包括周迅、黄磊在内的众多明星,这两年都经历过口碑反转。
七年前,综艺《向往的生活》刚开播时,观众对于黄磊的主流评价还是“被演艺事业耽误的厨子”、“黄磊老师太能干了”。
一年前,黄磊不幸成为了赛博世界里的NPD,何炅则被网友诊断为“异食癖患者”。沈腾在节目里随口调侃的一句“样样通样样松”,几乎快成了黄磊这一生的赛博判词。
这几乎成了互联网时代公众人物逃不开的宿命——昨天被捧上神坛的,今天就可能被拉下来。互联网舆论场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进行着“造神”与“祛魅”的循环。
这套循环的逻辑清晰且残酷——先推至巅峰,紧接着,便是等待。等待舆论的风向转变,等待审美、观念的迭代,等待瑕疵被发现、放大。口碑反转了。
06 未来何去:作品才是立身之本
吴京未必没意识到这种变化。他的新电影是《镖人》,改编自同名漫画,设定在隋朝末期,武侠题材。
据原作,故事有一位戏份较重、有完整成长线、有人格魅力的女性角色阿育娅;吴京饰演的主角刀马,相较他之前的银幕形象也有所变化,虽是硬汉,但性格更复杂、多元。
这背后是一种更古老、朴素的逻辑,作品和演技永远是演员立命之本。其他东西,会涌来,会消失,也会涌来。
当《镖人》成功时,评论区也许会出现“就当那些采访是我说的”。
吴京的形象转变,折射出网络文化的极端性。人们可以将他捧上神坛,寄托强烈的集体情感;而一旦发现瑕疵,也可以将他拉下神坛。这种“造神”又“祛魅”的循环,在互联网中只会越来越常见。
互联网向来既擅长造神,也乐于毁神。吴京不是第一个经历这种命运的人,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万事屋版权信息:本文首发于万事屋,转载请保留出处。
文是楼上发的,图是楼上帖的,寻仇请认准对象。
有些是原创,有些图文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必删。
如果不爽,请怼作者,吐槽君和你们是一伙的!请勿伤及无辜...
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
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