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不知道自己什么感想,当年我也没想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做万事屋这么个网站,还打算失业后好好经营(无奈笑)。
在猫腻的小说世界里,景阳(井九)说过,这个世界是冷的,无论用多美好的词藻来修饰,依然改变不了冰冷的事实。
大概五年以前,有一个段子真实的发生在了我的身上。
以下文章转自小约翰可汗在B站的深夜吐槽:
当时的我还在北京,刚刚离职,可以说算个职业自媒体人(主要做知乎和头条),有一次,一个做知乎商务的朋友问了我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
“那你父母知道你现在在外面做这个吗?”
听完这句话,我一瞬间恍惚觉得我应该去自首。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非常搞笑,但其实比较符合当年的环境——哪怕在五年前,在很多人眼里,全职做自媒体也是个不太靠谱的事。当然了,在如今其实也不一定靠谱。
2015年我高中毕业,彼时的公众号还处于新兴阶段(至少对于我们这一代学生来说),如果说让当年的我去猜测我未来会做啥职业,我无论如何想不到未来能做什么自媒体——毕竟人无法想象自己未曾见过的事物。
作为95后,我们这一代人有一段后无来者的幸福经历——我们是最后一代经历过“前信息化时代”的人,我们知道移动互联网诞生之前,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在抖音上,最近很流行“梦核”主题的视频,它回忆的全都是智能手机诞生之前我们的童年记忆——在我小的时候,我们的记忆都是“线下”的,我们玩“pia ji”(不知道你们那里怎么说,一种纸牌游戏),玩悠悠球,玩各种玩具。课间是所有学生都要去操场的,我们玩一种拍手游戏(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是一种非常好玩的线下竞技游戏),我们买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小东西,带迷宫的格尺,可以组装的铅笔,有橡皮泥,有怪味豆,有牙签做的小纸伞,还有超级缩小版的《阿衰》漫画。我们的笔记本上印着粉红的小狐狸,印着纸盒子组成的小人,《泡沫之夏》的封面是动画版的帅哥美女、《冒险小虎队》要带着一个解谜的卡片。
我们并非没有网络,我们有电脑,它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允许玩。我们玩CS,跑跑卡丁车,天龙八部,QQ堂,大话西游等等等等。它是一周生活最好的点缀,是我们课间最有滋有味的谈资,是我们对假期的期盼。我们不可能把玩电脑的时间留给游戏以外的东西,哪怕打开网页,也是为了玩4399小游戏。对玩游戏的期待,和每天真实的触感,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构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直到今天,它依然构成了我精神世界的基底。
我们不会因为没有智能手机而痛苦,因为人不可能因为失去自己没见过的东西而痛苦。我们不关心北京,不关心上海,更不关心外国,我们不知道什么是vlog,更看不到世界另一端的人是怎么生活的,那与我们无关,那离我们太远了。
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以为世界会永远是这个样子,直到从某一天开始,世界突然剧烈的变大了。
智能手机的诞生,让互联网如骑兵冲锋般撞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是21世纪的魔法——两个本来完全不应该有任何交集的人,居然可以对彼此产生直接影响。
智能手机链接了一切,他链接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占据了我们大量时间,让我们将大量的精力用来关注本不应该和我们产生联系的人和事——这不是一件坏事,但它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生活开始围绕着手机转了。
如果要做一个对智能手机认知的代际划分的话,其实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举起你的右手,做一个“打电话”的手势,如果你是翘起了大拇指和小拇指的话,那说明你经历过“前信息化时代”,而如果你的手变出一个平板的手掌,那你就是智能手机的一代了。
在2025年,后者的人数应该还不算多,但他们终将成为世界的主流。
相比于我们这些前信息化的时代的遗民,“智能的一代”有着远超出我们的见识。我2015年才第一次坐飞机,在此之前,我对坐飞机是什么样子是没有概念的。但我相信,“智能一代”绝不会像我一样无知,只要你打开手机,你甚至可以看到湾流G550是怎么坐的——在现代社会,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可以看到欧洲留学的vlog,可以看到南极探险的节目,可以看到核潜艇,超级碗,时装周,绝命毒师,KPOP,俄乌战争,苏联解体,鱿鱼游戏,纳斯达克指数,太平天国,苏丹饥荒和贝索斯大婚,只要他打开手机,他可以看到整个世界。
在我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地图。我最早玩的是泡沫做的中国地图拼图,熟悉到最后我可以闭着眼睛用手摸出每个省的形状。我把地图看的都快包浆了,我熟悉中国每个地级市的位置,熟悉世界每个国家的首都——然而,一切也就仅此而已了。你如果问上小学的我,对云南大理,日本京都,巴基斯坦卡拉奇,美国芝加哥,尼日利亚拉各斯有什么印象?我能回答你什么呢?
零。
什么都没有,我对世界一无所知,因为没有渠道。
但是,在2025年,如果有个同龄的孩子,他可以轻而易举的知道以上的一切信息,不费吹灰之力。
如果用游戏做比喻的话,就是我还在新手村徘徊,但他已经开了全图。
对于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来说,这是时代的馈赠,是巨大的优势,是移动互联网给予他的暖心礼物。
但是,这真的就是一件完完全全的好事吗?
恐怕不一定。
在很多时候,无知也是一种幸福。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世界是从小到大的,如果用游戏来比喻的话,我们的世界是探索模式,从暗到明,从新手村开始,不断增长见识,这个探索的过程充满了快乐。
而对于早早开了“全图”的一代,他们的世界,却有可能是从大到小的。
世界再大,每个人也只能走小一段路而已。
在信息时代成长的人们,需要面一个尴尬的事实——他们无法体验每种人的生活,却早早的见证了每种人的生活。这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将别人得到的,视为自己失去的,而这有可能会让人痛苦。
但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生的旅途是由自己选择的,本不该受别人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于爆炸的时代,太多冗杂的信息填充了我们的生活,这些信息干扰了我们的经历,以至于让很多朋友都忘记了——人生的路是自己走的,不要让噪音影响你的选择。
过去五年来,我写了上百个不同的国家和人物的故事,如果你看过我的视频的话,相信你也会感叹: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精彩,人类的经历居然可以如此的丰富。
但正如大家所观察到的,在“通辽宇宙”中,如果说“通辽狠人”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的话,那么他们其实只有一个共同点——执行力强。他们想到了就去做,不会受外界的干扰。
这就是在我即将达到一千万关注时,我唯一想说的话——在这个时代,如我这样的自媒体人,将大量的信息送入了你的手机里,但不要让这些信息构成你的世界,这会让你失去对世界的实感。我们真正能拥有的世界,是放下手机后的,眼前的这个物质世界,而不是在屏幕后面的那个赛博世界。
我能给大家提供的,也只不过是那个无关紧要的赛博世界里的一点点茶余饭后的娱乐而已,它严重受我个人精力和水平的限制,既谈不上多么精准严谨,也没有什么深奥哲思。它最大的作用,可能也不过是为你打开一扇求知的窗子,仅此而已,现实世界需要你自己探索,精神世界需要你自己搭建。
在《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当年明月说: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但是,我的态度可能悲观一点,我想起了《七宗罪》电影的结局——
“海明威曾经说,这世界是好的,是值得为他奋斗的。”
“我只同意后半句”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