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次施压日本!不准承认巴勒斯坦国,美日同盟背后的不平等真相

一面是超级大国的强硬施压,一面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望,日本再次陷入外交困境,而这只是美日关系不平等性的最新例证。

“若日本承认巴勒斯坦国,那将对美日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是一位美国政府消息人士近日对日本发出的毫不掩饰的警告。

就在9月12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以142票赞成的压倒性结果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问题及实施”两国方案”的《纽约宣言》。与此同时,法国和沙特阿拉伯计划于9月22日在纽约共同主持一场会议,进一步推动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进程。

事件详情:美国施压日本不得承认巴勒斯坦

据共同社9月12日报道,美国已通过多个外交渠道向日本表达了反对承认巴勒斯坦国的立场,并敦促日本在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与美国保持一致。

美国方面称承认巴勒斯坦国将”导致局势恶化”。然而,这种施压行为与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意愿相悖——联合国大会上142个国家投下了赞成票,只有10个国家反对。

面对美国的压力,即将卸任的石破茂首相领导的日本政府正处于讨论是否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最后阶段。这已不是日本第一次在美国的压力下陷入两难境地。

历史重演:美日贸易协议的不平等性

就在不久前,日本在美国压力下签署了一份被广泛称为”不平等条约”的贸易协议。该协议规定对日本出口商品全面加征15%关税,仅汽车零部件等少数产业获得豁免。

日本被迫全面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在农业领域。东京大学研究显示,协议实施后将有超过30%的日本农户面临破产风险

更令人震惊的是,日本被要求每年进口价值8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并且需要向美国提供5500亿美元的投资,却对资金使用毫无话语权。

收益分配方案极为不平等:在日本收回本金前美日五五分成,之后美国将独占90%的收益。这种近乎掠夺性的条款在国际经贸史上实属罕见。

政治后果:首相被迫下台的现实

这份彻底失衡的协议直接引发了日本政坛大地震。协议内容曝光后,日本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国会内各党派罕见地一致声讨,民间抗议活动此起彼伏。

在协议签署后第三天,石破茂的重要政治盟友——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和自民党副总裁菅义伟突然倒戈,公开要求首相辞职。这两位昔日心腹的背叛成为压垮石破茂的最后一根稻草。

尽管石破茂在自民党内仍有一定支持基础,但为避免党内分裂,他最终选择主动请辞。石破茂的离去揭示了日本领导人在美日关系中的尴尬处境——既要维护国家利益,又要满足盟国的要求。

更大图景:日本在外交上的多重压力

日本在外交政策上正面临多方压力。就在美国施压日本不得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同时,法国外长巴罗11日在电话会谈中敦促日本政府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也表达了类似的期望。

这已经不是日本第一次在外交问题上陷入两难境地。在对待俄罗斯和中国的问题上,日本也常常受到美国的压力。美国要求七国集团其他成员国对中国和印度加征高额关税,税率可能高达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

日本在安全领域依赖美日同盟,但在经济上与中国深度交织。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远超日俄贸易规模。若日本同意对华加税,必将招致中国的对等反制,进而严重冲击日本经济。

未来展望:日本何去何从

随着石破茂的辞职,日本又将迎来新首相的角逐。呼声最大的是高市早苗和小泉进次郎。但无论谁上台,都离不开派系支持,离不开对美依附。

美日协议已经锁死日本的战略空间,谁当首相都只能”照单全收”,几乎没有”翻盘”的空间。高市如果上台,可能会在对华关系上更激进,小泉如果上台,可能在环保和改革包装上玩新花样。但核心利益——经济主权、对美从属——一项都动不了。

更大的问题是,日本已被美国牢牢捆死在亚太”前沿阵地”。美日协议刚落地,东京就在美国授意下阻拦多国领导出席中国九三阅兵,自己也把和中国的战略缓和通道彻底堵死。

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法国外长巴罗11日在电话会谈中敦促日本政府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也表达了类似的期望。

日本仿佛被夹在国际社会与唯一盟国之间。这种困境不仅发生在外交领域,也延伸到经济和安全政策中。日本的路在何方,取决于它能否在维护国家利益与维持盟国关系间找到平衡点。

万事屋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www.rei3.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16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