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成功学大师的诈骗术:为什么2025年了还有人上当?

台下百余名“学员”跟着台上的“成功学大师”一起高声呼喊“我是吸引钱的磁铁”,这种狂热的场面仍在各地的商业大会上不断重演。

“我是吸引钱的磁铁……”在浙江宁波一家饭店的会场里,台下百余名“学员”跟着台上的“成功学大师”杨涛鸣一起高声呼喊。尽管这个自称“亚洲第一潜能激励大师”的杨涛鸣(本名杨武成)已被判处无期徒刑,但他代表的成功学诈骗模式依然在各种商业大会上延续。

7年时间,3.8亿余元,400多名受害者——这是杨涛鸣犯罪团伙留下的惊人数字。为什么明显是诈骗的成功学套路能够在2025年的今天依然大行其道?那些号称能让你“一根头发卖6万”“一张白纸卖4万”的大师们,到底是如何骗人的?

01 骗术揭秘,成功学大师的底层逻辑

成功学大师杨涛鸣的骗术核心其实很简单:包装神话+虚假案例+高压洗脑。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将自己包装成“世界顶级潜能开发大师”“全球知名演说家”“亚洲第一潜能激励大师”。

他宣称自己25岁成为国家级实战型讲师,26岁帮600多家公司倍增业绩,27岁开上劳斯莱斯。这些夸张的包装手法在各类商业大会上依然常见。

法庭调查显示,杨涛鸣团队使用的所谓“成功案例”几乎全是假的。初中学历的王金祥听课后买奔驰送豪宅的故事,实际上是借钱买车、信用卡套现付首付。

月入5000的小会计两年变年薪300万的案例,完全是团队找的托儿编造的。这些虚假案例听起来很动人,却严重脱离现实

02 心理操控,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

杨涛鸣们能够成功诈骗,关键在于他们精准抓住了人们渴望快速致富的心理弱点。在现代社会的高压力下,许多人希望找到通往财富的捷径,而这正是成功学大师们利用的切入点。

课程现场被设计成高强度心理操控环境:激情的音乐、热烈的掌声、频繁的“对还是不对?”等互动词汇,以及老学员轮番上台表演“人生逆转”。

50岁的方一萍就是在这种氛围下,被杨涛鸣用“女儿被绑架能不能拿30万”激将法,当场借了30万交学费。高压环境让人失去理性判断能力,轻易掏出钱包。

03 等级体系,与时俱进的诈骗模式

成功学诈骗已经形成完善的分层级营销体系。680元的“引流课”只是诱饵,后面的“超级说服力”“总裁班”才是重头戏,最高要交60万成为“钻石会员”。

更隐蔽的是鼓励学员拉人头赚提成:白金会员拉人能拿50%返佣,钻石会员直接拿全额提成。这使不少人发现被骗后,为回本只能继续骗别人,形成了传销式的发展模式

04 数字时代,成功学骗局的新外衣

随着平台监管加强,成功学骗局也穿上了新外衣。抖音等平台已经开始专项治理“厚黑学”和“伪成功学”内容。这些“自媒体”利用技术大爆炸时代普通人担忧“落伍”的心态,渲染社会焦虑并贩卖“解药”。

现在他们改用更“高级”的词汇:“数字数据化行销理论与应用”、“4U方法论”、“内容种草”等新概念被创造出来包装旧骗术。而且他们往往以矩阵号形式出现,将用户引流至第三方平台卖课、入群变现。

05 理性辨别,识别成功学诈骗的四步法

要识别现代版成功学诈骗,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1. 查头衔真伪:警惕那些自称“营销大师”、“人生导师”、“首席培训师”但头衔未经权威机构认证的人。真正的专家通常不会用这些夸张称号。
  2. 辨案例真假:要求提供可验证的成功案例,而非仅仅是个别学员的 testimonials。如果案例只有头尾没有具体过程,很可能就是编的。
  3. 验内容价值:注意那些只有激情没有干货的内容。如果三天课程核心都是不断诱导你继续交钱上更贵的课,那基本就是诈骗。
  4. 破焦虑营销:警惕那些通过恐吓和夸张手法渲染焦虑,然后让你觉得只有他们才有“解药”的内容。真正的知识从不依靠制造恐惧来销售。

尽管杨涛鸣已被判无期徒刑,他的徒子徒孙仍活跃在各个商业舞台。抖音等平台已经开始治理“厚黑学”“伪成功学”内容,但真正能保护我们的,还是对自己清醒的认知

万事屋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www.rei3.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36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