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万事屋。今天想来吐个槽,憋在心里很久了——关于孩子学拼音那点事儿。
朋友家娃今年刚上一年级,本以为拼音是学校的”重头戏”,结果发现我太天真了。开学没多久,拼音就跟坐火箭似的”嗖”一下就学完了?孩子还没分清b和p呢,老师已经开始要求拼读大段文字了!
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听说现在很多小学,拼音教学进度快得吓人,以前要学两三个月的拼音,现在压缩成了三周不到。孩子们还没完全掌握,学校就已经”默认你都会了”,直接进入下一阶段。
更让人无语的是,幼儿园因为”去小学化”政策,根本不教拼音。教育部门的本意是好的,怕拔苗助长,想让孩子们有个快乐的童年。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
幼儿园是快乐了,零基础进了小学,结果呢?小学老师也委屈:”一节课40分钟,要教认读、拼写、应用,没基础的孩子根本跟不上。” 然后,压力就完美地转移到了家长身上。
每天下班回家,本来想喘口气,结果还得化身”语文老师”,陪着孩子边哭边写拼音作业。这场景,想想就血压飙升。
这种”幼儿园什么都不教,小学又默认你都会“的奇葩断层,最终逼得家长们只能做出一个选择:掏钱!送孩子去外面的拼音补习班!
于是,各种”趣学拼音班”、”幼小衔接拼音课”应运而生,生意火爆得很。说是”趣味学习”,但本质上不就是替学校补位,帮孩子”抢跑”吗?这简直形成了”学校减负,校外增负“的死循环。
为啥会出现这种看似”离谱”的做法呢? 我感觉原因有几个:
-
教学进度太快:小学为了完成教学指标,拼命赶进度,根本不管孩子消化没消化
-
“零起点”只是理想:政策说”零起点入学”,但班里大部分孩子都学过了,老师不可能为了少数孩子放慢脚步
-
家校责任有点乱:感觉现在家长快成”编外教师”了,各种辅导、打卡任务接踵而至,心力交瘁
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累,家长又累又焦虑还烧钱。教育的公平性也受到了挑战——有钱上补习班的孩子自然能跟上,没条件的呢?难道就活该掉队吗?
有退休老教师一针见血:“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的品德、塑造灵魂,可不是搞那些拔苗助长的事儿。” 真心希望教材设计、评价体系、家校协作这些源头能好好改革一下,让孩子、家长、老师都能真正喘口气。
吐槽完了,心里稍微舒服了点。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欢迎在评论区里一起聊聊。
本文关键词:拼音教学困境, 幼小衔接问题, 家长教育焦虑, 拼音补习班, 教育负担
SEO描述:深入分析当前幼儿园不教拼音而小学教学进度过快的问题,探讨家长被迫送孩子上拼音补习班的教育困境,提供解决拼音学习难题的实用建议。
本文首发于万事屋,转载请保留出处及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rei3.com
文是楼上发的,图是楼上帖的,寻仇请认准对象。
有些是原创,有些图文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必删。
如果不爽,请怼作者,吐槽君和你们是一伙的!请勿伤及无辜...
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
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