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台禁烟争议:二手烟与泡面味,哪个更让人难受?

一个站台吸烟事件引发全网大讨论,12306的回应让争议升级,公共空间的管理困境暴露无遗。

近日,一位女博主在高铁站台拍摄工作人员吸烟视频并投诉的事件引爆网络。与此同时,“高铁去泡面化”的讨论余温未散,有网友直接抛出新的观点:“高铁站下架泡面不如站台禁烟”。

这场关于公共空间权益的争论,折射出的是现代社会中不同群体诉求的碰撞与无奈。

01 事件起因,女博主站台投诉吸烟被群嘲

事件始于8月12日,一位女博主在四川某高铁站台等候时,发现一名身穿铁路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吸烟。

她毫不犹豫地掏出手机拍摄视频,重点拍了工作人员的制服和脸,随后拨打12306投诉。她在电话中质疑:“铁路部门不是规定站台和车厢都禁烟吗?为什么工作人员自己带头违反规定?”

客服回应称,由于没有提供工号或姓名,无法确认吸烟者身份,且站台属于非密闭空间,目前无明文禁烟规定。女博主对回应不满,进一步要求铁路部门出台站台禁烟规定。

02 投诉视频上网,评论区意外翻车

女博主将投诉视频发布到网上,呼吁大家支持她,共同推动铁路部门实行“全站台禁烟”。

出乎她意料的是,评论区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支持,反而大量网友质疑她的动机:“你是不是太闲了?”、“人家在露天站台抽根烟碍着谁了?”、“别为难一线员工了”。

有人甚至去扒了她的账号,发现主页全是“男女对立”的内容,还有八卦网友爆料,她还是国外女子学院学性别研究的。随后,女博主疑似因压力过大,将账号设为了私密状态。

03 烟民与非烟民,站台权益之争

站台吸烟的支持者认为,露天站台通风良好,烟雾很快会被吹散,不会对他人造成严重影响。况且火车站台垃圾桶上专门设有烟灰缸,这本身就是一种默许。

反对者则指出,吸烟的危害不仅在于气味难闻,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二手烟列为致癌物,其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伤害远超气味干扰。

一位网友分享经历:“我等车时旁边有人抽了半包烟,咳嗽到想打人”。

04 12306回应,站台吸烟目前不违规

针对这一争议,有媒体以旅客身份致电12306咨询站台边能否抽烟。12306工作人员表示,“游客即将登车的站台处一般是露天的,没有规定禁烟,车站可能会设置吸烟处和灭烟的设施”。

济南东站工作人员则告知,站台属于室外区域,可以吸烟,旁边配有灭烟头的垃圾桶,以防止起火。如果有不吸烟的旅客被影响,“我们可以让吸烟的旅客尽量在灭烟头的垃圾桶附近”,以不影响别的旅客。

05 深圳的做法,公共交通全面禁烟

与其他城市不同,深圳已经走在了前面。在深圳,公交车、公交站、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场所,以及客运站、公交总站等交通场站,均属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已全面实行禁烟政策

如果发现有违法吸烟行为,市民可以通过小程序“别抽啦”进行投诉举报。消息一出,不少网友表示赞同,并支持全国推广。

06 泡面味与二手烟,哪个更让人难以忍受

这场争论意外地与不久前的高铁“去泡面化”讨论联系在了一起。广州东站因动车组列车不售卖方便面引发网友不满,部分人认为这是对乘客需求的忽视。

然而当网友将注意力转向高铁站台吸烟问题时,争议焦点迅速转移。许多网友直言:“泡面味可以忍,但站台的二手烟实在让人窒息”。

这种分歧的本质是不同群体对“公共空间舒适度”的认知差异。泡面气味属于主观感受,而吸烟的危害则有明确的医学依据。

07 公共空间管理,如何平衡不同群体需求

这场“高铁站台禁烟”争议,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公共空间管理、健康权益与人性化服务的复杂博弈。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其实都很清楚,生活不是非黑即白。有人怕烟,有人离不开烟,重要的是互相体谅。

怕烟的人可以适当远离吸烟者,而不是要求全世界为自己让路;吸烟者也应自觉找没人的地方抽烟,不在人群堆里点烟,抽完掐灭烟头,不乱扔。


涉事工作人员已被扣除200元绩效考核

但铁路部门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如何平衡烟民与非烟民的需求?是否应该在所有高铁站台设置明确吸烟区与非吸烟区?或者像深圳一样,直接全面禁烟?

列车呼啸而过,站台上的争议仍在继续。下一个站台上,可能还会有着急点烟的旅客和皱眉躲避的乘客,这场关于公共空间权益的讨论远未结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77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