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诬告女生入读港校引众怒,香港浸会大学面临道德抉择 - 吐槽银魂 - 大众生活 - 万事屋 | 生活·动漫·娱乐综合社区-银魂同好聚集地

武大诬告女生入读港校引众怒,香港浸会大学面临道德抉择

当法院判决还了肖同学清白,公众期待正义闭环时,这场诬告风暴的始作俑者杨景媛竟踏上了更光鲜的学术坦途。她手握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HKBU)录取通知书,在网络放言:”保研成功了,我会继续举报他!”一个用谎言摧毁他人生的诬告者,凭什么享受名校光环?

一、图书馆诬告事件始末

2023年7月11日,武汉大学图书馆内,经济学研究生杨景媛拍摄对面肖同学的五段视频。她指控男生做出”不雅动作”,逼迫其写下道歉信,随后以”性骚扰”引爆网络。短短两天,武汉大学火速给予肖同学记过处分——真相尚未厘清就仓促定案

当肖同学母亲公开儿子五年湿疹病历和购药记录,公众才惊觉:所谓”性骚扰动作”实为病痛挠痒。五位医学专家联合鉴定,动作特征与自慰行为完全不符。

2025年7月25日,法院一审判决终为闹剧画下句点:无法认定肖某某实施针对性骚扰。迟来的清白难抵伤害——肖同学确诊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倾向高达80%;祖父在网暴中含恨离世;整个家庭在谣言中风雨飘摇。

二、胜诉后的二次伤害

武大诬告女生入读港校引众怒,香港浸会大学面临道德抉择
杨景媛在社交平台炫耀录取并威胁继续举报(截图)

就在公众期待诬告者付出代价时,杨景媛却上演”庆功宴”。判决后,她在社交平台高调炫耀”香港浸会大学录取”和”法考通过”,更扬言将”向肖同学申请的每所院校投递举报材料”。网友质问武汉大学为何不开除时,才发现她已顺利毕业,即将赴香港浸会大学攻读博士

其硕士论文被曝存在硬伤:引用根本不存在的《离婚法》(实际应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数据来源不明,论证漏洞百出。如此学术瑕疵竟能通过武大答辩,令人质疑学术监管。

三、名校的双标:受害者的坟墓与诬告者的跳板

武汉大学的处理暴露惊人双标:对肖同学仓促处分且拒不撤销;对杨景媛纵容到底保送深造。这种惩善扬恶的逻辑,无异于宣告:诬告零成本,谎言换前途。

如今压力转向香港浸会大学(HKBU)。当录取信息曝光,海量举报涌入港浸大邮箱(sa@hkbu.edu.hk;gs@hkbu.edu.hk),要求重新审核其道德资质。公众诉求明确:高等学府不应成为诬告者的避风港

四、港浸大站在十字路口:要学术光环还是道德底线?

香港浸会大学的选择已超越个案评判,直击教育本质:学术成就能否凌驾人性底线?杨景媛案呈现三重拷问:

  • 毫无悔意:持续威胁受害者,扬言破坏其职业生涯
  • 滥用制度:将举报机制异化为报复工具
  • 学术诚信存疑:问题论文与港校治学理念相悖

若接收此类学生,香港浸会大学释放的信号将极其危险:道德污点可用学历洗白,恶意伤人可凭学术豁免

五、高校不能成为道德沦丧的帮凶

武汉大学近年师德丑闻频发:从假冒身份骚扰女生的副教授,到被举报收回扣的教授,再到与女生不当交往的导师…每起事件都在蚕食高校公信力。杨景媛案的特殊性在于,将校方对失德者的纵容从教师延伸至学生层面

香港浸会大学若想捍卫学术尊严,就当以行动证明:录取通知书不是罪恶豁免券,博士帽更非施暴者保护伞。拒绝杨景媛入学,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交代,更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

高等学府的真实高度,从不在于培养多少博士,而在于是否让卑劣者在攀登知识殿堂时寸步难行。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

万事屋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