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春晚舞台上靠一碗面条逗笑全国的陈佩斯,如今带着《戏台》让影院里的观众笑中带泪,哭湿了半包纸巾。
镜头里他是嘶吼着“戏比天大”的侯班主,镜头外却是被投资方三次撤资、逼到抵押别墅的71岁老头。
前往观影现场的朱时茂,戳穿了陈佩斯被“排挤”的真相,票房逆袭,他让多少资方脸红。

票房逆袭
陈佩斯年过70岁自导自演电影《戏台》,也许会有网友认为,他这是老了,开始卖情怀了。
然而,真正看过电影的人,绝对能够理解这位古稀老人到底想要通过电影,表达些什么。

什么样的电影能让观众笑了哭,哭了又笑?
银幕上陈佩斯饰演的侯班主一句嘶吼“戏比天大,死也不改本子!”,台下爆发出掌声。
《戏台》观影现场,电影银幕熄灭之后,观众手里拿着的纸巾,眼眶里未落的泪痕,预示了这部电影的成功。

不少带着孩子来观演的70后家长,看过之后感言“这才是真正的喜剧”。
而那些在网络热梗中长大的00后,也发现“原来不玩梗的喜剧电影,也能这么好笑”。
可戏如人生,面对强权,如何保有一台戏的纯净,如何让艺术追求不被残酷现实裹挟,这一路的争取,苦涩之处也让观众为之落泪。

《戏台》这部电影筹备了近8年时间,说起没有开拍的原因,实在让人唏嘘。
“哪个年轻观众会去看71岁老头主演的电影呢?”
在流量演员泛滥、迎合年轻人的商业影视市场,陈佩斯的《戏台》无论从剧本到演员阵容,都显得不够“讨喜”。
遭遇投资方多次撤资,让这部电影始终没有落地开拍。

临近电影开拍时,陈佩斯再次遭到三家投资方撤走6000万资金。
剧组账户只剩下了不到百万现金,这样的情况让作为导演编剧兼主演的陈佩斯陷入了困境。
电影一定要拍是他的选择。
他抵押了自己在北京昌平的别墅,儿子陈大愚夫妻俩也拿出了多年的积蓄,全家凑齐1.02亿元,开启了一场为拍电影的“破釜沉舟”之路。

虽说剧组在经费上并不宽裕,但在服化道及场景设计上却丝毫不含糊。
为了还原民国戏班的真实质感,《天女散花》《八仙过海》的神仙戏服由苏州老手艺人手工刺绣,一件大褂耗时三个月。
道具也严格按照电影背景时期,1925年广和戏楼原样复制。
打光团队也反复琢磨研究,力求让光影带着乱世里的烟火气。

拍摄雨戏时,陈佩斯觉得雨滴密度不对,反复重拍20多次直到凌晨。
为了一个3分钟的镜头,他邀请京剧名家进行了上百次的动作捕捉。
整个电影的精细度让人咋舌,就连300名群众演员手里的戏单都做到了历史复刻。
当道具场景都做到了极致,作为主演的陈佩斯,才是这部电影的魂儿。

年过70岁的陈佩斯,在电影中坚决不用替身,哪怕需要全身湿透,哪怕是一场危险的打戏。
他爬上10米高的水车拍摄,浑身湿透仍反复调整阀门,为了力求完美,这场戏他反复重拍了20多次。
撞柱子戏中,他拒绝使用安全气囊,实打实将头撞向木桩,看得工作人员在一旁屏息以待。
他这样的敬业,也让其他主演为之紧跟脚步。

黄渤为了练好一个亮相,从两米高台摔下导致腰伤复发。
余少群因长时间“勒头”拍摄京剧戏份,大脑缺氧到几乎晕厥。
担心演员因敬业晕倒的陈佩斯,甚至在片场准备了氧气瓶。
完全沉浸在剧情中的演员,将一场《戏台》搬上了银幕。

戏比天大
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没能让《戏台》逃过市场的冷遇。
为拍摄电影《戏台》付出了极大努力的陈佩斯,自然希望自己的诚心之作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可。
但在上映日期上,却出现了波折。

原定7月17日上映的《戏台》在定档后不久,《长安的励志》《你行你上》《罗小黑战记》等多部大IP大流量的电影,先后官宣定档在了这个日期前后。
好日子总是备受电影人的喜爱,可这样的安排让《戏台》原本15%的排片率骤降至5%,被塞到午夜场几乎成为了这部电影的命运。

对于这样的安排,影院经理的想法与当初的投资方如出一辙,甚至有人直言这部电影“放午夜场都嫌费电”。
预售首日仅14.3万元的票房,也让一些网友嘲讽陈佩斯“不如去直播带货”。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佩斯发布道歉视频称改期上映,只因“排片压力太大”。
7月14日开放点映,7月25日上映,才终于将这部电影上映时间敲定。

曾经投资方说这部电影“主角太老、没流量”。
没想到点映开始后,南京某影院出现IMAX厅退票七成改播《戏台》、走廊站满观众的盛况。
开启点映的第3天,点映票房狂揽4836万的好成绩,也让这部电影的排片率逆袭至20%。
这样的结果打脸了多少撤资方,又让多少沉浸在“流量带动票房”怪圈中的投资方幡然醒悟?

这样的逆袭,对陈佩斯而言并不陌生。
三十年前,他就曾在人生低谷里,用同样的执拗闯出一条路。
1983年,陈佩斯和朱时茂首次登上春晚,1998年,两人离开了春晚舞台。
人到中年曝光骤减的陈佩斯,进入了事业低谷。

要演戏,要活着,陈佩斯承包了万亩荒山,白天顶着烈日给果树浇水、研究嫁接技术,晚上则坚持写话剧剧本。
2001年,47岁的他抵押房产创办“大道喜剧院”,首部话剧《托儿》戏服用旧床单改,道具用的是自家果园的烂苹果。
最终《托儿》全国巡演120场,总票房超4000万,才终于让他重回舞台。

这份对舞台的虔诚,老搭档朱时茂看在眼里。
当《戏台》的大幕拉开,陈佩斯主演的侯班主喊出那句“这是为我们活命啊”的台词时,他泪流不止。
他比谁都懂,这句台词藏着多少台下的不易。
![图片[17] - 朱时茂戳穿了陈佩斯被“排挤”的真相,票房逆袭他让多少资方脸红 - 软件交流银魂 - 科技改变生活 - 万事屋 | 生活·动漫·娱乐综合社区-银魂同好聚集地](https://www.rei3.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23/acd726f282e7cf8052eedbcc7de4c1d7.webp)
现场采访时,朱时茂也提到话剧《戏台》百场纪念时,他曾买票支持。
看到年过70岁的陈佩斯累得走不动了,拄着拐杖上台谢幕,即使这样也还在坚持创作,坚守着对喜剧的追求,实在让人尊敬。
坚持艺术的纯粹性,让电影“干净又有力量”,大概也是这部电影票房能够逆袭的原因之一吧。
![图片[18] - 朱时茂戳穿了陈佩斯被“排挤”的真相,票房逆袭他让多少资方脸红 - 软件交流银魂 - 科技改变生活 - 万事屋 | 生活·动漫·娱乐综合社区-银魂同好聚集地](https://www.rei3.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23/b296974050e0cb4c1f2f04721533a6a0.webp)
结语
真正的热爱从不是锦上添花的装饰,而是破釜沉舟的孤勇。
当陈佩斯在片场为一个雨镜头重拍20次,当全家积蓄变成银幕上的一针一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诞生,更是一个老派匠人对艺术最虔诚的朝圣。
如今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掌声,点映票房逆袭的曲线,都在印证:
时间从不会辜负认真的人,真正的好戏,从来不怕晚场。
部分消息
喜剧的“戏台”|齐鲁壹点
七旬陈佩斯,《戏台》上下依旧真跪真爬,为艺术死磕|京报网
32年等一回,陈佩斯电影《戏台》首映礼上演“老友记”|中国青年报
转自头条号洲洲影视娱评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