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是从黄花蒿里提取的,为什么要叫青蒿素呢? - 吐槽银魂 - 大众生活 - 万事屋 | 生活·动漫·娱乐综合社区-银魂同好聚集地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里提取的,为什么要叫青蒿素呢?

这其实是一场将错就错的“乌龙”

当年“523项目”中负责青蒿素的提取和测定工作的一共主要有三个组,分别北京组、山东组和云南组

屠呦呦就是北京组的负责人

1972年,北京组首次从当地市场售卖的“青蒿”里,第一个分离出来了三种结晶体。后在老鼠身上试验证明,结晶体2号是唯一有抗疟疾作用的,然后便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523项目组”

当时结晶体2在汇报材料里的名称叫青蒿素2,后来逐渐改为了“青蒿素”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里提取的,为什么要叫青蒿素呢?

这是北京这边的情况

随后“523项目组”就着手这项提取技术的“复现”工作,这项工作就交由山东组和云南组负责

山东组是在1973年10月份向工作组提交了汇报,不过汇报中的结论却很“奇怪”,山东组在实验结果中指出:

“黄花蒿的提取物抗鼠疟的结果与中医研究院青蒿提取物的实验报告一致”

原来山东这边用同样的方法,在山东泰安地区采集来的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上提取出了7种结晶,其中结晶5号的试验效果和北京组青蒿素一模一样

于是山东组便将自己结晶5号命名为“黄花蒿素”

这是“黄花蒿素”第一次出现在试验记录里

云南省这边也做了复现,最后在1973年4月份,在云南大学校园里发现的一种叫苦蒿的植物身上做实验,获得了和北京组一样的抗疟效

当时云南组暂时将其命名为“苦蒿结晶3号”,后来经植物学家辨别后发现,这个“苦蒿”实际上为黄花蒿大头变型,简称“大头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f. macrocephalaPamp)

云南组后来后又从四川重庆药材公司购得原产于四川酉阳的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并分离出了比北京组结晶2号含量更高的抗疟物质,后也改名叫“黄花蒿素”,也很奇怪

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

北京组这边第一个从青蒿里成功提取到了结晶2,命名为“青蒿素”

山东组和云南组通过同样的提取技术,从黄花蒿里也提取到了类似的抗疟物质,命名为“黄花蒿素”

三个组都成功的用乙醚,提取到了有抗疟效果的结晶体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里提取的,为什么要叫青蒿素呢?

1974年2月份三个组开会的时候,虽然化学结构尚未确定,但三个组都认为认为无论是“青蒿素”还是“黄花蒿素”,被应该同属一个化合物,但三个组对这种化合物的命名在很长时间没有统一

在1978年青蒿素鉴定会上,各方代表还包括有药典委员会的成员,经过了激烈的争论之后命名问题依然没有达成统一

因为1977年版的《中华药典》里并不严谨,将中药青蒿的原植物对标给了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或青蒿(Artemisia apiaceaHance),在解释性状时也分为黄花蒿和青蒿两种

有点“一女二嫁”那意思

而到了1985年版的《中华药典》里,中药青蒿的原植物变成了只有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一种植物

当时药典委员会考虑到这个结晶是从“523项目”下的中药组提供的,所以就按照中药的用药和命名习惯,将这种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但后来有证据发现,1972年北京组所采用的从市场里购买的“青蒿”,其实是北京市郊产的“黄花蒿”。所以当初北京组应该是闹了一个乌龙,这才引发了后来山东云南两组出现的“奇怪结论”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里提取的,为什么要叫青蒿素呢?

所以“青蒿素”的命名更像是一个“将错就错”的结果,其并不准确,但这么多年大家也就默认这么叫了

想要改也麻烦,不如就这样得过且过

转自B乎:阅读原文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

万事屋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