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a要卖身,瑞幸在抢,星巴克在抖。
”
刷到这条消息的人,第一反应多半是:哈?
当年那个英伦绅士也混到清仓大甩卖了?
别笑,真事。
路透社刚爆的料:可口可乐扛不住了,把Costa摆上货架,底价砍到10亿英镑,比四年前入手时直接打六折。
更离谱的是,带头砍价的居然是中国“财务造假”标签还没撕干净的瑞幸。
魔幻不?
当年被群嘲“割韭菜”的瑞幸,如今揣着75亿美金市值,反向去收购欧洲老贵族,活脱脱爽文男主逆袭现场。
可转念一想,又挺合理。
Costa在中国混得有多惨?
门店数从巅峰500家掉到不足400家,外卖平台上月销过千的店屈指可数,连小红书打卡都嫌它“装修老气、咖啡无功无过”。
反观瑞幸,6000万数字会员,18%市占率,把星巴克都压了一头,单店日出400杯是常态,库存周转15天,供应链像装了涡轮。
一个像老爷车,一个像高铁,资本用脚投票,再正常不过。
再说个更扎心的:Costa最近悄悄上线“快选小店”,档口面积砍一半,扫码点单,自提走人——全抄瑞幸作业。
抄得还略显笨拙:机器补货跟不上,店员一边打包一边道歉“系统刚升级,稍等哈”。
顾客翻个白眼:早干嘛去了?
有人担心,瑞幸真把Costa吞了,会不会把英伦风改成“外卖风”?
别忘了,瑞幸在新加坡可是把椰云拿铁卖爆了,中东土豪们已经排队等2024年开店。
Costa手里4万吨咖啡豆直采合约、欧洲烘焙厂、铁路沿线广告位,全是瑞幸缺的“洋牌buff”。
一个出效率,一个出故事,拼在一起,就能把“便宜快捷”和“老牌贵族”同时写进菜单,听着就香。
当然,英国政府那关不好过。
《国家安全与投资法》摆在那儿,消费者数据、技术转让都得扒层皮。
当年中企买英国芯片厂被喊停,咖啡虽说不涉军工,也难保议员们不拿“中国咖啡因渗透”刷存在感。
所以,瑞幸大概率不会全资吞,先买50%+经营权,把供应链和会员体系互通,剩下股份让欧洲基金当挡箭牌,两边都体面。
至于星巴克?
表面淡定,心里估计骂街。
刚在中国被瑞幸反超,转眼对手又揣着欧洲品牌杀回来,腹背受敌。
最近它悄悄给员工涨薪、推“9块9燕麦拿铁”反击,评论区高赞却是:早降价早幸福,非要等瑞幸骑脸才开窍?
故事写到这儿,结论已经摆明:咖啡江湖不再分东西,只看谁更快、更狠、更会抄作业。
Costa的降价标签贴上去那天,西洋滤镜碎了一地;瑞幸的收购要约递进去那一刻,中国速度正式输出到伦敦泰晤士河边。
以后你端起的那杯拿铁,可能是云南豆+意大利烘焙+英国牌子+中国算法算出的最佳奶泡比例——东西混搭,一口下肚,全是时代的味道。

文是楼上发的,图是楼上帖的,寻仇请认准对象。
有些是原创,有些图文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必删。
如果不爽,请怼作者,吐槽君和你们是一伙的!请勿伤及无辜...
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
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