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司法部这次下手是真狠,一举查扣127271枚比特币,锁定的目标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在东南亚混得风生水起的“太子集团”。
这名字听起来像地产公司,实际上却是电诈帝国。在柬埔寨搞园区、建宿舍、设围墙,外面写着“国际商务中心”,里面干的却是“杀猪盘工厂”。

当地时间 10 月 14 日,美英两国联合发起的跨国执法行动震动全球:美国司法部宣布没收柬埔寨太子集团 127271 枚比特币,按当日市价计算价值高达 150 亿美元,创下美国司法史上最大规模资产罚没纪录。
与此同时,英国冻结了太子集团董事长陈志在伦敦的 19 处产业,其中市中心办公楼估值近 1 亿英镑。这场针对 “全球最大杀猪盘帝国” 的围猎,揭开了一个披着合法企业外衣的跨国犯罪网络的血腥内幕。

这不仅创下了美国司法史上最大规模的资产扣押记录,更像一盏刺眼的聚光灯,打向了那个藏在阴影里的核心人物——拥有英国和柬埔寨双重国籍的华裔商人,陈志。
这笔钱到底从哪里来?又将流向何方?这不仅仅是一起案件的终结,它牵扯出的,是一个关于合法商业伪装、现代奴役、主权国家执法壁垒,以及全球技术监管困境的巨大黑洞。

合法外衣与血腥内核
在柬埔寨,太子集团曾是一个光芒万丈的名字。陈志本人,也被精心塑造成一个商业精英、地产巨亨。集团的业务版图宏大,横跨房地产、银行、航空、超市等多个领域,甚至宣称业务遍及全球30个国家。
荣誉接踵而至。旗下开发的“太子国际广场”等项目,屡获地产界大奖。集团自身更是顶着“企业社会责任典范奖”的光环,显得根正苗红。在柬埔寨官方口中,他们也是一家完全在当地法律框架下合规运营的企业,与其他外国投资者并无二致。

可谁能想到,这些巨额财富的真正来源,并非来自一砖一瓦的建设,而是建立在一个个破碎家庭之上的“杀猪盘”骗局。太子集团在柬埔寨境内,运营着至少10个壁垒森严的“电诈集中营”。
这些园区被高墙和铁丝网环绕,里面发生的一切与文明世界隔绝。来自超过60个国家的求职者,被“月薪三万”、“包吃住”的虚假招聘广告诱骗而来。他们一落地,护照就被没收,彻底失去人身自由,沦为从事诈骗的奴隶。

“不打死就行”,是这里奉行的残忍标准。不服从或业绩不达标者,会遭受殴打、单独囚禁等各种体罚。旗下关联公司甚至与一桩中国公民的遇害案扯上关系。根据韩国官方的消息,有多名被囚禁的韩国公民,在这里被活活虐待致死。
诈骗规模有多大?陈志曾轻描淡写地自曝,其犯罪网络每日的非法获利就可高达3000万美元。他们还设置了庞大的“手机农场”,一部设备上就部署了1250部手机,总共操控着约7.6万个社交媒体账号,像病毒一样在全球网络中扩散。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他们精密的心理战术。为了降低男性受害者的戒心,他们刻意避免使用形象完美的女性作为诱饵,而是营造出“普通人”的人设,让骗局更具真实感。这笔沾满了无数人血泪的“血腥资本”,最终的流向,则是满足陈志个人的奢靡生活。
他用这些黑钱购置私人飞机、豪华游艇,甚至在英国伦敦的市中心,买下一栋价值近1亿英镑的办公楼。而如今,伴随着美英的联合行动,这些代表着罪恶与财富的19处伦敦产业,也一并被冻结。阳光下的商业帝国,与阴影里的奴役工厂,构成了这个犯罪集团最讽刺的双面像。

加密货币的数字游击战
比特币,这种去中心化、匿名的加密货币,成了陈志犯罪帝国最完美的作案工具和资金管道。它帮助这个集团打了一场跨越国界、戏耍主权法律的“数字游击战”,让传统执法模式头痛不已。
他们的洗钱手法堪称专业。为了掩盖巨大的资金流向,他们采用了复杂的“喷洒”与“漏斗”模式。先将巨额比特币像喷洒农药一样,分散到数千个甚至更多的匿名钱包中,让追踪者眼花缭乱。然后,在需要用钱时,再通过某种“漏斗”模式,将这些分散的资金悄悄归集起来。

这条洗钱链条横跨多个司法管辖区,包括柬埔寨、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他们在这些地方注册了大量的空壳公司,进行虚假的房地产交易,把黑钱一步步洗白。
一个典型的节点,就设在台北的豪宅“和平大苑”。一名新加坡籍的林姓商人,就在这个地址集中控制了9家公司,构筑起一个资金流转的“蚁穴”。通过这种方式,犯罪集团构建了一个“分散-归集-洗白”的闭环,让资金在数字世界里飘忽不定。

除了技术上的隐匿,他们在地理上也玩起了“狡兔三窟”。客服团队可能在柬埔寨西港,技术支持或许在缅甸的某个园区,而资金处理团队则分布在另一个国家。这种物理上的分散,极大地增加了执法难度。
当某个窝点面临风险时,他们便能迅速转移。在韩国方面加大执法压力后,据称有高达70%的犯罪团伙,迅速从柬埔寨的大本营,转移到了泰国、越南、老挝等备用据点。犯罪网络就像打不死的“九头蛇”,砍掉一个头,又会长出新的。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地方势力的庇护。太子集团通过长期的巨额投资,在柬埔寨编织了一张巨大的“政商保护伞”。正如联合国官员所警告的,东南亚地区某些管理松懈的经济特区,早已沦为了犯罪集团的“避风港”。
而这场数字游击战的总指挥官陈志,则凭借他的英、柬双重国籍,至今仍在逃。数字货币的便利,加上现实世界的庇护,让他仿佛一个幽灵,游离于全球法网之外。

破壁与立墙的全球博弈
这次对150亿美元比特币的成功追缴,无疑是全球协同执法的一次里程碑式胜利。它漂亮地展示了“以技术反制技术”的强大威力,但也血淋淋地揭开了国际合作中那些根深蒂固的壁垒。
这场胜利的利器,首先是紧密的国际合作。美英两国情报共享,同步行动,一边在美国冻结数字资产,一边在英国查封实体产业,同时对6家企业及6名嫌疑人发起制裁。

更关键的,是技术的突破。美国司法部、FBI和缉毒局等机构,并没有被“喷洒”和“漏斗”这样的洗钱手法迷惑。他们动用了最先进的“链上分析”工具,像数字世界的侦探一样,顺着比特币在区块链上留下的蛛丝马迹,最终成功锁定了陈志的核心钱包。
这种新模式也激励了其他国家。韩国总统室迅速组建了一个跨部门小组,由外交部副部长亲自率队,成员甚至包括了神秘的国情院特工,他们直飞金边,试图捣毁针对韩国公民的诈骗窝点。这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区域执法协作模式。

美国更是高瞻远瞩,计划将被没收的比特币纳入“战略比特币储备”。这不仅仅是处理赃款,更是在探索一种“以技术对抗技术”的全新国家级监管范式。这把“破壁”的利剑,显得无比锋利。
然而,在另一面,一堵堵无形的“墙”却依然坚挺。最现实的障碍,来自司法主权的壁垒。据报道,在美英提出合作请求后,柬埔寨方面坚持要求提供“确凿无疑的证据”才予以配合。这种严谨的司法流程无可厚非,却在客观上给了犯罪分子宝贵的转移时间。

情报共享的延迟更是致命的。据一份报告披露,东南亚区域国家之间的平均情报共享延迟,竟长达17天。韩国那支雄心勃勃的特遣队抵达金边时,就遭遇了这种尴尬。他们根据情报冲进诈骗园区,结果发现大部分设备早已转移,人去楼空。
结语
打击电诈,核心是切断其资金命脉。正如专家所言,“摧毁洗钱通道才是切断电诈命脉的关键”。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在这张庞大网络的背后,仍有数以千计被胁迫、被奴役的受害者,等待着救援和安置,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人道主义问题。
文是楼上发的,图是楼上帖的,寻仇请认准对象。
有些是原创,有些图文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必删。
如果不爽,请怼作者,吐槽君和你们是一伙的!请勿伤及无辜...
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
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