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英社的“鬼灭梦碎”:为什么《不死不幸》没能成为下一个奇迹?

在《鬼灭之刃》大火之后,整个《周刊少年Jump》都在寻找“下一个奇迹”。
于是,当一部名叫《不死不幸》的新连载登场时,编辑部眼睛都亮了——

“这就是下一个鬼灭!”
“这部作品,必火无疑!!”

集英社的“鬼灭梦碎”:为什么《不死不幸》没能成为下一个奇迹?

然而三年过去,这句豪言壮语如今在日本网络上被反复拿出来当笑话。
从“次世代王牌”到“最惨Jump作品”,《不死不幸》的轨迹,几乎是一堂“编辑部错误判断史”的教科书。

一、被捧上神坛的“救世主”

《不死不幸》是户冢庆文创作的漫画,故事讲述一个拥有“不死”能力的男人安迪,与能带来“不幸”的少女风子相遇后,一起对抗支配世界规则的组织“UNION”。

集英社的“鬼灭梦碎”:为什么《不死不幸》没能成为下一个奇迹?

这听起来很有潜力。

设定新颖、题材宏大,还有爱情线与少年漫王道的混合。再加上“反转规则”这种近似《死亡笔记》的脑洞设计,很多业内人一度看好它成为《鬼灭》后的接班人。

集英社也押上了巨大的资源:宣传海报挂满新宿车站;在《JUMP FESTA》上主打推广;甚至在定期订阅特典中,连续四年都放《不死不幸》的彩页插画。

集英社的“鬼灭梦碎”:为什么《不死不幸》没能成为下一个奇迹?

那时,《周刊少年Jump》的编辑真的以为——“这是下一座金矿”。

二、现实的冷水:观众没兴趣

然而,市场反应冷得惊人。

日本网友在讨论区里几乎是一边倒的吐槽:

“角色设计太丑了!”
“男主像猎人里的芬克斯,根本不像主角。”
“谁会想看一个光着身子、靠自残战斗的大叔啊!”
“女主也不行,巨乳+萝莉的组合太刻意,反而恶心。”

集英社的“鬼灭梦碎”:为什么《不死不幸》没能成为下一个奇迹?

确实,安迪那种满身疤痕、随手撕自己身体部位当武器的战斗方式,对普通观众来说太“硬核”了。
本来设定是“不死的浪漫”,结果观众看到的却是“血浆版搞笑番”。

而风子虽然人设温柔,但造型和性格也没立住。在“角色视觉”越来越重要的时代,这样的搭配完全失去了吸引力。

一句话总结就是——不好看,也不好嗑

集英社的“鬼灭梦碎”:为什么《不死不幸》没能成为下一个奇迹?

三、编辑部的误判:错把“独特”当“突破”

从《鬼灭》开始,JUMP编辑部似乎陷入了一个幻觉:
以为只要“设定独特”“有世界观”,观众就会买单。

于是,他们先后把《武士8》《不死不幸》《夜樱家大作战》《魔男伊奇》等作品推到风口浪尖。
可惜结局几乎都一样:宣传声量越大,观众越无感。

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不是“设定奇特”就能卖,观众要的是情感共鸣

《鬼灭之刃》的成功,虽然有动画加持,但更重要的是,她讲的故事是大家能懂的。这里面不是因为鬼或呼吸法多有创意,而是因为它讲的是“家人”“羁绊”“痛苦中前行”。

集英社的“鬼灭梦碎”:为什么《不死不幸》没能成为下一个奇迹?

而《不死不幸》想讲“生死与命运”,却陷入了自己设定的迷宫:太复杂、太抽象、太硬。
最终变成一部“热血又看不懂”的作品。

四、观众的总结:它的问题,不止是画风

网友们后来复盘这部作品的失败,总结出了几个关键原因:

  1. 角色设计不讨喜——主角不像少年漫主角,女主也难共鸣。
  2. 画风老派——人物线条僵硬、分镜密集,阅读体验不流畅。
  3. 基调混乱——故事像给大人看的,但画风像给小孩看的。
  4. 卖点错位——想学《链锯人》的“暴力哲学”,却没那股癫劲。

一句话总结——既不够酷,也不够感人。

米米碎碎念

其实我一直觉得,《不死不幸》不是“烂”,而是“错位”。
它的设定、理念、节奏,可能更适合一部中长篇动画或青年杂志,而不是连载在节奏极快、竞争激烈的《少年Jump》。

集英社的“鬼灭梦碎”:为什么《不死不幸》没能成为下一个奇迹?

在“下一个鬼灭”的执念之下,编辑部失去了判断力。
他们想再造一个奇迹,却没意识到奇迹的本质是——共情,而不是模仿

观众并不傻。宣传、话题、联动都能制造关注,但没法制造“喜欢”。
当角色不吸引人、情绪无法传达,再大的投入也只是空转。

所以,《不死不幸》的失败,也许不是作者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太着急想要复制成功的后果。

下一个奇迹,永远不会出现在计划书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3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