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是一股清流,结果还是流进了资本的大海。《种地吧》这档节目从全网夸奖到万人嘲讽,只用了48小时。
由爱奇艺、蓝天下传媒出品的劳作纪实互动节目《种地吧》最近又又又上热搜了,不过这次可不是什么正面新闻。节目组官方微博一夜之间掉了百万粉丝,网友怒喷“十个勤天变十个骗子”,这场面简直比他们收割14000株生菜还壮观。
事情起因是节目组发布了一张招聘启事,要招聘“吃苦耐劳新人”,这立即引起了粉丝的不满:“说好的十个勤天永不散呢?”眼看舆情失控,成员蒋敦豪被推出来灭火,发了篇千字长文,结果直接被网友冠名为“2025年开年的公关灾难”。
从全网夸到万人嘲,节目经历了什么?
《种地吧》曾经是综艺界的一股清流。纪录10个青少年花费200天时间种地,通过收水稻、搬化肥、养鸡鸭、开鱼塘等劳动场景的拍摄,以真实汗水收获无数观众。
节目最火的时候,相关话题#种地吧种了14000株生菜#荣登微博热搜榜TOP6,#十个勤天#也登上微博热搜榜TOP7,主话题#种地吧#占据微博热搜榜TOP8。
十位少年从毫无经验的种地小白,一路学习成长,成为熟练掌握各种种地技能的新农人,并将一方土地经营得有声有色。这种真诚与真实是节目最吸引人的地方。
招聘风波为何引发粉丝大规模抗议?
第二季完结后,节目组在微博公开发布招聘启事,为即将开拍的第三季招人,引发众多粉丝担忧下一季将换人。
粉丝们强烈反对新人“分享劳动果实和热度”。这种反应其实不难理解——粉丝们这两年看着他们10个人付出汗水慢慢成长起来,对十个勤天有着很极致、强烈的情感。
蒋敦豪在声明中提到的“公司员工≠团队成员”和“土地为大,不能耽误农时”作为招新的理由,反而让事情变得更糟。粉丝翻出往期节目片段,指出当初十人成立公司时曾说过“全员持股、永不稀释”。
商业成功与初心定位的明显撕裂
《种地吧》在商业上是非常成功的。两年来,节目收获了近万次全网热搜,粉丝效应也带来亮眼的收益。
《种地吧2》以26个总植入品牌领跑上半年综艺市场。赞助商涵盖衣食住行各领域,包括安慕希、999、海尔、巴黎欧莱雅、立白、元气森林、金龙鱼、美的等知名品牌。
“十个勤天”巡回演唱会已经在杭州、北京举办5场,门票定价为388元-1588元,每场近万张门票均瞬间售罄,总营收数千万元。
但问题就在于,十人公司从农业合作社变成娱乐集团,半年内接了22个代言、开了12场巡演,却还要硬拗“扎根土地”的人设。正如网友所说:“白天割麦子,晚上走红毯,真当自己是农业爱豆?”
粉丝情感与资本运作的根本冲突
《种地吧》的粉丝“禾伙人”曾经主动在绿源、雨洁、清风等品牌官方账号下评论求赞助,助力达成合作。而近期节目组在回应公告中,以负面情绪劝导粉丝理性打投,被指为“背刺”粉丝。
争议的另一大焦点,是《种地吧》控制成本、“零片酬”与其过度商业化的矛盾。虽然成员们在参演节目的同时收获了各类演出、带货直播等商业活动,但粉丝们也希望节目本身能支付更高片酬。
节目组可能忽略了这档节目的商业成功正是基于粉丝的强情感归属,过度商业化就与节目宣传的理念相悖。
同类竞争与节目未来的发展困境
《种地吧》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内部,还有外部竞争。就在争议发生的2024年7月21日,优酷出品的《岛屿少年》登上热搜第一,芒果TV早已推出《田间的少年》、腾讯视频也在筹备《令人向往的种豆》。
未来,若成员大批换新,《种地吧》也将面临着同题材新节目的激烈竞争。节目组如何选取合适的商业变现形式,合理增加人手,维护粉丝对节目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是《种地吧》长期发展的关键。
蒋敦豪在最新直播中红着眼眶哽咽道:“我们亲手砌的羊圈还在,但有些东西碎了就拼不回来。”这场翻车或许正如粉丝所说:“不是十个勤天变了,是有些人忘了来时的路。”
当农业综艺开始玩资本游戏,比麦子倒伏更可怕的,是初心的霉变。夕阳永远是那个夕阳,“十个勤天”却可能不会永远种地。
文是楼上发的,图是楼上帖的,寻仇请认准对象。
有些是原创,有些图文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必删。
如果不爽,请怼作者,吐槽君和你们是一伙的!请勿伤及无辜...
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
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