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独立思考是揭开历史真相的关键,需要审慎地分析各种历史资料,辨别真伪,从而挖掘被掩盖的真相。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要敢于质疑权威,不被固有观念所束缚;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急于求成。
先抛观点:老子、墨子、晏子、庄子、韩子之所以都瞧不上孔子,原因只有一个:格局不同,立场不同。
诸子大家
老子是周朝典藏史,墨子是周朝的宗庙之首,晏子是齐国的卿宰,庄子是贵族出身的漆园傲吏,韩子是韩国王室成员,无论是身份、能力,或是影响力,以上全都是拔尖的存在,且都有著作流世。儒家至圣先师孔子的宣言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儒家圣人孔丘的立场
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以为盟主。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菟也,晋国之乱制也,若之何以为法?”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儒家的圣人主张不透明的管理制度(刑律),必须以神秘的方式赋予权贵绝对的生杀大权,从而保障住贵族的利益与身份,这就是儒家圣人孔子的格局与立场。与贵贱相对应的,是孔丘口中的君子与小人。(刑律公开以后的操作版本升级:明朝以前,民告官先得挨一顿板子,先打个半死不活,还得自掏医药费,这谁告得起?)
刑鼎
子产公开刑律,是广义上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法治公平的开始。但儒家的圣人偏不要这公平, 他要神秘的统治术,他要保障贵族的利益,他要维护贵族显耀的身份,他要底层人民仰视贵族。儒家说仁而爱人,究竟愛的都有谁呢?包括你吗?
孟子说: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可从孔子唯一的执政经历来看,儒家圣人孔丘侍奉的对象却是鲁国最大的奴隶主:三桓之首的季氏。孔子以实际行动告诉世人,致仕比忠君更重要。更不要提,儒家的孝道高于国家大义。(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
孔孟思想
2、法术势的韩非
先从韩子说起吧,毕竟是荀子的学生。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与亚圣孟全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绝对代表人物,而荀子却是主张厚今薄古的,荀子之所以被视为儒家叛徒,原因就在此。
①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
②为人臣者常誉先王之德厚而愿之,是诽谤其君者也。
③儒者破家而葬,服丧三年,大毁扶杖,世主以为孝而礼之。
④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荣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⑤儒以文乱法。
韩非以著作否定了孔子、及儒学的治世主张,其《孤愤》篇中提及的当涂之人就包括宣扬儒学的儒生,韩非 着重点名批判了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贡。韩非笔下的当涂之人,即是结党营私盗窃国柄的不法臣子。自秦朝灭亡以后,《韩非子》成为帝王必读之作。
君王以法术势,操杀生之柄,潜御群臣,从而实现天下大治,这大概就是韩非的理想了。
韩子
3、逍遥而游的庄子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极为有趣的一位大佬,无所不读的他,有宰辅之才。他出身于落魄的贵族之家,但面对楚威王以厚礼重金的虔诚邀约,他轻蔑地拒绝了。
或许源于此事吧,庄子放弃了重振家族的大好机会,以放弃家族荣耀的代价过上了平民生活。在一个被名利与欲望交织的世道,庄子选择为这人世注入一股清凉。他以身作则,为天下的读书人树立独特的风姿。他留下的十万余字的著作,影响了无数学子。庄子至善至伟!
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
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餔之膳。
庄子以“盗”与“伪”来形容儒家的创始人孔丘。其晚年丧妻,又以“鼓盆而歌”的方式嘲讽儒家的孝道与丧礼。总而言之,庄子打心底瞧不上孔丘与儒家。
庄周
4、齐国一代名相晏婴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他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晏婴强调节俭,薄敛,省刑,主张君臣之间“和”而不“同”,并要求上不聋下不喑,听取下层的意见,反对灾异、巫祝和祈禳,坚持无神论立场。其政治活动和反鬼神迷信活动紧密相连。其思想和轶事典故多见于《晏子春秋》。
“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不可以为下,不可以为俗,不可以为国,这就是晏子对儒者及儒学的评价。简单来说:不可用也不能用。
姜太公奠定了齐国不特意尊崇礼制的国风,其开放的精神又促成了齐国成为以商业贸易为主导的经济大国地位,春秋第一霸就是这么孕育出来的。反观,强行以物理消灭的方式在鲁国推行礼乐制度,却让鲁国在逐步衰弱中走向灭亡。
汉画像石晏子
5、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墨子
墨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博学也最惊艳的圣贤,论能力,无人能与之匹敌。仅墨学中的墨辩就位列世界三大逻辑学之一,其创立的墨学及麾下的墨者,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顶流。毛泽东评价墨子是“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
自近代以来,研究墨学的人络绎不绝,焦点基本聚集在墨辩与科技两部分。杨宽老先生对《墨子》、《墨经》做过期考,我认同老先生的看法,目前还真没有人完整的解读出墨学的真实风采。
我心中的墨者:执凡人之姿,秉心中大义,济天下苍生!
在墨子的著作中,就有节葬、非乐、非命、非儒等篇,详细论述儒学的危害与弊端,并在其他篇中也夹杂着一些阐述。仅就伦理而言,墨子主张君臣之间慧忠,父子之间慈孝,兄弟之间和调。而儒家的伦理,只有一个愚孝。(具体参照孝经)
且夫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惰于作务,陷于饥寒,危于冻馁,无以违之。是若人气,甉鼠藏,而羝羊视,贲彘起。
墨子
6、道学创始人老子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与庄子并称“老庄”,是道学创始人。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老子的五千言,流传至今的有多个版本,以甲本、乙本、王本这三本为最,其中的甲本最靠近老子的思想,也称作帛书版。老子一书主要偏重于两点:一是客观规律;二是修身修心。或许每个人眼中的老子是不一样的吧,我所言只做参考。从黄老学说到老庄思想的转变,一个最关键的因素:独尊儒。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老子
如果说一两个人的评价或许有失公允,那么五位顶级大佬一致性的评价,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反思,战国254年,儒家未曾培养出一位治世能臣,说明了什么?
《太史公自序》载: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本文转自头条号痞夏
文是楼上发的,图是楼上帖的,寻仇请认准对象。
有些是原创,有些图文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必删。
如果不爽,请怼作者,吐槽君和你们是一伙的!请勿伤及无辜...
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
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