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理论中,木生火容易理解,为什么火生土,土生金呢? - 生活银魂 - 大众生活 - 万事屋

中医五行理论中,木生火容易理解,为什么火生土,土生金呢?

说句不好听的,董仲舒当年在“设计”五行相生相克逻辑关系的时候也没说原由,但中医就这么毫无怀疑的“抄袭”了过去

一个基本前提概念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逻辑关系并非中医原创,而是儒学大咖董仲舒的“臆造”

“阴阳”是邹衍创造的已是公论,但“五行”的发明人一直有争议,我比较认可的说法是:“五行”概念最早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丘明和他的《左传》

中医五行理论中,木生火容易理解,为什么火生土,土生金呢?-1

左丘明

即“五材说”——金木水火土

左丘明在这里说的“五材”其实是老百姓生活必不可缺的5种生产资料,最初都是客观存在的家长里短,根本没有用于解释世间万物逻辑关系的用意

插句话,同时期还有一个概念叫“六府”

注意这里是“六府”,而不是中医的“五脏六腑”里的“六腑”

“六府”只是在“五材”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谷”,就是“金木水火土谷”,好像加强版的“五材”

这与五行无关,就不展开了

后来的“五行”、“五味”、“五色”都是基于这个“五材”而诞生的衍生品,即所谓:

“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

这就是春秋战国那个时期知识分子的文化审美,干啥都喜欢凑个“五”

诸如此类的还有“五礼”、“五服”、“五德”、“五帝”等等

“五行”只不过是“五材”在物理现象上的一种“过度解读”

这个“过度解读”的人是谁呢?

就是董仲舒

中医五行理论中,木生火容易理解,为什么火生土,土生金呢?-1

“五行”当中可以得到明确的两个物理特性,就是“火胜金”、“水胜火”,这些都是基于经验得到的客观事实

到了两汉时期,董仲舒把天地阴阳和五行凑了一堆,搞了个所谓的“十端”出来

其实就是在左丘明“五材”的基础上,将构成世界天地万物的“材料”拓展了一番,并且为“十端”之间设立了非常逻辑自洽的因果关系,即:

“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

董仲舒认为“十端”里天是最高的,以此排列的五行规律永恒不变,而五行相生相克的逻辑关系是“天的恩赐”

所以你要问董仲舒,你这套逻辑哪来的?

董仲舒就会告诉你:

中医五行理论中,木生火容易理解,为什么火生土,土生金呢?-1

这可是董仲舒自己说的,他在自己的著作《春秋繁露》里可劲儿的吹:

“名号之生,取之天地,天地为名号之大者也”

紫霞仙子附体了属于是

后世给董仲舒的这套“天赐”逻辑有了一个专业名称,叫“五行范式”

这种范式有4个特征:

1、啥东西都喜欢个归类:就是啥东西都要讲究个属性,至于这种属性归类对不对另说
2、相同属性的东西具有类似的物理化学特征:例如秋天和肺都属金,所以二者有类似的特性
3、“土”是老大:意思是与“土”相配的事物最尊贵
4、事物之间存在“相胜”和“相克”的逻辑关系:五行相生相克的概念就出自于此

好了,董仲舒把自己的这套生拉硬拽强行解释的概念搞出来后,再跟汉武帝刘彻一商量:咱们再搞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何?

中医五行理论中,木生火容易理解,为什么火生土,土生金呢?-1

汉武帝刘彻

这样一来整个汉帝国的学术界就都跟着董仲舒“混”了

这里面就包括当时的“方士”,也就是后来的中医

中医将董仲舒的这套“五行范式”几乎一字不改的“全盘接受”,用于“生产”自己的中医学术理论

“五行范式”对中医的影响有多大呢?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金元时期中医流派中有一个“补土派”,代表人物就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

李杲按照“五行范式”的要求“立土为尊”。而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土,所以李杲搞的这套中医学理论就叫“脾胃学说”

中医五行理论中,木生火容易理解,为什么火生土,土生金呢?-1

熟悉吧?

后来在清末东北鼠疫抗疫队伍中就有一支“脾胃派”,真就主张让患者吃土治疗鼠疫

这事被记录了进了《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报告大全书》中,成为后来中医的一段“黑历史”,有兴趣的知友可以翻来看看


回到问题上来,“为什么火生土,土生金呢?”

答案就是——没有为什么

因为这原本就是董仲舒的学术审美所生拉硬拽的一套逻辑,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全不科学的“五行范式”

中医在形成自己基础理论的时候几乎是照着董仲舒的这套“范式”抄了一边,至于其中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则完全不考虑,这就是那个年代古做学问的方式

但董仲舒写这套东西是为了给刘彻有个说法,证明汉朝国祚地位正统,而且符合天道轮回

说白了就是“意识形态”

这种东西用来治国愚民可以,但用来给人看病……

中医五行理论中,木生火容易理解,为什么火生土,土生金呢?-1

    请登录后查看回复内容

万事屋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