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5万程序员下班送外卖称解压?别再忽悠我们跑去送外卖了! - 生活银魂 - 大众生活 - 万事屋 | 生活·动漫·娱乐综合社区-银魂同好聚集地

年薪15万程序员下班送外卖称解压?别再忽悠我们跑去送外卖了!

送外卖像寻宝游戏?当你真正靠这个吃饭时,就知道完全是两码事!
当我刷到”年薪15万程序员下班送外卖称解压“这个热搜时,差点把咖啡喷在屏幕上。又是这种看似励志、实则忽悠人跑去送外卖的故事?这套路我怎么感觉这么熟悉呢! 据媒体报道,这位27岁的麻先生是郑州某央企程序员,硕士学历,年薪约15万。他自称下班送外卖主要是为了解压,还形容送餐过程像”寻宝游戏”,完成任务获得金币。听起来很美好是不是?但仔细一想,这不过又是一个社交媒体精心过滤后的生活剪辑

一、程序员送外卖的真面目是什么?

让我们揭开这层浪漫面纱,看看外卖行业的真实情况:

1. 实际收入并不高

麻先生跑了15天才赚了500元。折算下来每天约33元,时薪大概10元左右(按每天3小时计算)。这还不算电动车损耗、电话费、流量费和保险费用(每天约2.5元)。

2. 工作环境艰苦

报道中提到,送外卖会遇到各种困难:老小区步梯房需要爬楼、暴雨天气路上积水严重、商圈不让电动车进入、保安刁难。这些在”寻宝游戏”的形容中被轻描淡写了。

3. 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另一位下班送外卖的李先生提到:”下雨天我不想去跑,因为太危险了,路上小汽车视线不好,可能突然在某个路口冲到我面前,如果你刹车的话就容易打滑”。

二、为什么这种故事总能上热搜?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类似的故事:
  • 公务员下班送外卖
  • 银行职员夫妻下班送外卖
  • 科研人员下班送外卖
现在又来了个程序员下班送外卖。 这些故事传递的信息似乎是:看啊,这么多人都能通过送外卖增加收入、缓解压力,你也可以!但它们刻意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些人的外卖工作只是可有可无的副业,而非养家糊口的必需。 真正全职送外卖的人,可没有这种”寻宝游戏”的浪漫感受。他们的日常是:每天工作14-15小时(含平台扣点),实际时薪约24-28元,还需扣除30%油费和车辆损耗。而且零成长性:超98%骑手无技能提升通道,45岁以上从业者收入下降40%。

三、被忽略的中年危机

更残酷的现实是:如果真的轻易放弃技术工作去送外卖,可能会面临严重的中年危机。 一个45岁失业的程序员,被裁后拿了N+1补偿三十多万,但因为年龄问题找不到工作,只能去送外卖。他妈妈知道后崩溃大哭:”完全不能接受!想当年,刚拿到985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父母请了全车间的工友吃饭,那时侯他们何等风光,何等骄傲”。 这才是现实!技术行业存在明显的”头部效应“(前20%高技能者赚走80%收益),而外卖员收入呈”金字塔底固化“。程序员终生时薪可达外卖员的3-5倍。

四、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什么?

与其被这些故事忽悠去送外卖,不如真正思考一下职业发展的本质:

1. 发展可迁移的能力

一位博主说得好:”开挖掘机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工作;但写作是一个职业,因为无论媒体形态如何变化,写作的需求始终存在”。我们应该专注于培养那些跨越行业和岗位的可迁移能力

2. 建立多元收入渠道

下班送外卖不是建立多元收入的唯一方式。程序员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咨询、项目开发、在线教学等方式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额外收入,同时保持职业竞争力的连续性。

3. 理性看待压力缓解

如果真的觉得编码工作压力大,需要体力活动来平衡,可以选择健身、跑步、骑行等方式,这些活动同样能解压,而且还能保持身体健康,不至于增加职业风险

总结:别再忽悠我们了!

下次再看到这种”某某职业下班送外卖”的热搜,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这要么是社交媒体为了流量的刻意炒作,要么是外卖平台的软性广告,要么是个别人士的特殊选择,绝不应该是职业发展的普遍建议。 真正的职业规划应该基于:长期发展潜力、技能积累性和个人兴趣特长,而不是被短期热点和浪漫故事所带偏。 年薪15万的程序员下班送外卖解压?这是个个人选择,没问题。但请不要再把它包装成一种值得效仿的普遍现象了!我们已经有太多真正的外卖骑手在为生计奔波,不需要更多被忽悠入局的年轻人。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

万事屋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