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公司边听乐音边工作,没戴耳机,方丈大姐路过正巧听到播放「Carry On」,便问我:
「哦哟,你也看小约翰?」
当下一惊——连女汉子方丈大姐都看小约翰了?一经打听才想起去年托尼老湿就说过给孩子多看看小约翰可汗的视频,教育之余可以让孩子多涨点饭桌谈资,即使不用于说服他人,至少可以假装知识渊博说服她人。所以呢,方丈大姐也给孩子看,顺便自己学学,虽然我不知道她一女汉子学了些什么…
当历史变成「精神糖水」
小约翰的视频确实很特别。他以说书人的风趣,把枯燥的历史熬成了带糖霜的布丁——表面滑稽,内里硬核。
从苏联因何而强大到法国滑跪的「乳法段子」(视频虽已消失,但我有存档),从假装德国军官的喜剧狠人到在苏联当翻译的硬核狠人,再到那些无人关注的国家发生的无人关注的新闻背后的故事,他总能把世界角落的尘埃变成闪光的金箔。
纳赛尔、萨达特、桑卡拉这些名字在视频里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带着草鞋与血痕的革命者;卡扎菲、杜瓦利埃则化作披着西装的黑色笑面。他的讲述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突然就拧开了历史锁孔里的灰尘。
卡夫卡式的历史迷宫
如果用卡夫卡的笔触描述他的作品:「在某个潮湿的地下室里,坐着个穿西装的甲虫,它用爪子敲击着键盘,将世界的荒诞编成密码。当观众打开屏幕,发现自己也变成了甲虫,被困在历史的钟表里,却能透过齿轮的缝隙看见光。」
- 《我在苏联当翻译》——在铁幕下,语言成了最危险的游戏,翻译官成了最危险的职业
- 《假装德国军官的喜剧狠人》——当身份认同成为一场黑色幽默,战争机器里滚出荒诞的笑声
- 《小国故事系列》——那些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正在上演比科幻小说更魔幻的现实主义
苦难的双重面孔
「苦难即是悲剧的原因,苦难也是悲剧的结果」——这句话或许能概括小约翰视频的深层逻辑。他从不美化历史,却用一种近乎残忍的温柔,让观众看见强权下的蝼蚁如何用尊严对抗碾压。这种「残酷的启蒙」,对成年人是警钟,对孩子则是世界观的种子。
教育or娱乐?
有人质疑这种「加料历史」是否适合作为孩子的精神食粮。但就像给小孩吃稍微咸一点的菜,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小约翰的视频就像历史的浓缩咖啡,成年人能尝出层次,孩子喝到的是提神的苦味——至于能否转化成长所需的养分,取决于浇灌的方式。
或许正如托尼老湿说的:与其担心孩子「被影响」,不如陪他们一起「被启发」。毕竟,当方丈大姐都能从视频里找到育儿灵感时,历史教育的边界,早已不再局限于教室四墙。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