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聊聊“链家下架上海成交价”这件事,房价”裸奔”背后的恐慌与暗战 - 生活银魂 - 大众生活 - 万事屋 | 生活·动漫·娱乐综合社区-银魂同好聚集地

简单聊聊“链家下架上海成交价”这件事,房价”裸奔”背后的恐慌与暗战

当真实价格成为禁忌,市场还剩多少真实?

昨天一早,上海买房人章鹏(化名)像往常一样打开绿牌中介APP,准备研究心仪小区的成交价,却发现所有历史成交数据消失了。”原以为账号被封了,毕竟经常看成交价容易得罪人。”他半开玩笑地说。但问了一圈才发现,所有人都看不到了——链家网、链家APP、贝壳突然集体下架了上海区域的二手房成交价格。

一、黑箱操作:消失的房价去了哪?

8月14日起,上海购房者发现链家系平台只剩”*月挂牌均价””*月成交均价”这类模糊数字。想了解真实成交价?只能找经纪人私聊。这种操作并非上海首创,北京、深圳、杭州、合肥等城市的链家早已屏蔽成交数据,大连成了少数还能看到7月29日前价格的”漏网之鱼”。有意思的是,上海中原地产官网仍可查询历史成交明细,包括户型、面积、成交日期等关键信息,这更让链家的下架举动显得耐人寻味。

二、谁在害怕真实房价?三大推手浮出水面

为何突然捂紧数据口袋?业内流传着三种猜测:

  • “跌太多”论:二手房价跌幅触痛神经,官方施压平台”遮羞”;
  • “话语权”论:中介巨头借信息垄断强化议价权,买卖双方更依赖经纪人;
  • “炒房客”论:业主投诉成交价”一个比一个低”,复制了苏州炒房客的套路——当年他们曾密集投诉平台”低价扰乱市场”。

“这类数据,市场好时让买家拼命上车,市场差时让买家不敢入市。”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点破玄机。他回忆2013年楼市单边上涨时,平台同样下架过成交数据。

三、市场实况:刚需苦撑,郊区崩盘

遮住价格就能掩盖市场真相吗?7月上海二手房成交环比下降7.9%至16597套(链家数据为18515套),同比也跌6.7%。更残酷的是价格:全市二手住宅环比下跌0.57%,同比缩水4.41%,奉贤区更是从峰值40800元/㎡暴跌44%至21700元/㎡,堪称”腰斩”。而300万以下房源成交占比持续攀升,暴露市场全靠刚需硬撑。

“只看全小区月均单价没用,不同户型楼栋差价巨大。”正在买房的章鹏吐槽道。失去成交参考后,他形容自己”像蒙眼砍价”。

四、全国过冬:十大城市全线下跌

上海并非孤例。7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同比暴跌7.32%,十大重点城市全军覆没:武汉、南京领跌(环比-1.17%、-0.95%),广州、重庆紧随其后;连最抗跌的深圳也环比跌0.55%,唯独成都跌幅稍缓(-0.20%)。市场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想成交?先降价!

五、政策急救:北京已出手,上海跟不跟?

面对颓势,政策开始发力。7月底政治局会议定调”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8月8日北京打响第一枪:五环外取消限购、释放改善需求。业内普遍预期上海、深圳将跟进优化政策。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央”弹药”: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专项债收购商品房作保障房,这两招可能成为托市”核武器”。

六、透明才有未来:成熟市场的启示

下架成交价真能救市吗?对比成熟市场会发现背道而驰:

  • 美国:Zillow可查房屋成交合同、贷款记录、地税;
  • 英国:政府网站公开交易价格、税费明细;
  • 日本:修缮记录、历史售价透明可查。

信息黑箱只会加剧恐慌“,有业内人士直言,”买家担心被宰,卖家被中介压价,最终流动性枯竭”。当一套房挂牌一年都难成交时,遮住价格不过是延缓死亡诊断——毕竟,不敢面对现实的人,往往最早出局

结语:裸奔时代的生存法则

房价”裸奔”后,买卖双方该如何自保?对买家,多平台比价(中原等未下架平台)、查周边新房成交价、紧盯中介带看量;对卖家,放弃”2021年峰值”幻想,参考周边新房定价,或干脆转售为租。至于投资客?马云”房价如葱”的预言正在鹤岗、锦州等地成为现实,而一线城市40倍的房价收入比泡沫仍悬于头顶——当风口消失时,最先摔死的总是追风者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

万事屋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