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重磅原研药波立达彻底退出中国,国产药狂欢!是谁把原研逼上绝路? - 生活银魂 - 大众生活 - 万事屋 | 生活·动漫·娱乐综合社区-银魂同好聚集地

又一重磅原研药波立达彻底退出中国,国产药狂欢!是谁把原研逼上绝路?

赛诺菲一纸通知,新型降脂药波立达(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正式停止在中国市场的推广,逐步退出中国市场!这个上市仅五年的全球首款PCSK9抑制剂,2020年刚登陆中国时风光无限,1982元/支的高价彰显原研身份,2021年纳入医保后价格骤降至306元/支。然而,短短五年,就落得仓惶退场的结局。

又一重磅原研药波立达彻底退出中国,国产药狂欢!是谁把原研逼上绝路?

赛诺菲官方甩锅给”全球原料药供应紧张”和”管线优化”。但明眼人都懂,真正逼走它的,是2025年医保目录里扎堆出现的国产PCSK9抑制剂,以及那套让原研药既占尽便宜又最终无路可走的扭曲政策!

一、超国民待遇:原研药的特权与反噬

“原研药”这词,堪称中国医药市场的奇葩发明!国际上根本没这概念,只有专利药和非专利药(仿制药)之分。专利期内,创新药享受保护天经地义;专利过期,就该放下身段和仿制药公平竞争。但在中国呢?专利过期N年的”原研药”,照样被政策捧在手心。

这种超国民待遇体现在三大”法宝”上:

  1. 单独定价权:发改委嘴上说原研药比国产仿制药针剂差价率不超过35%,其它剂型不超过30%。实际呢?10倍价差比比皆是!波立达进医保前1982元/支,而当时国产同类药还没影呢。
  2. 招标”护身符”:各地药品招标搞”质量分层”,原研药永远独占一个高贵层级,不和国产药比价格。国产药呢?管你质量好坏,全丢一个组里血拼低价,谁便宜谁上!官方美其名曰”优质优价”,实则是赤裸裸的”自贱“条款。
  3. 医院开药”潜规则”:医生在”学术推广”(你懂的)攻势下,自然更爱开高贵又”安全”的原研药。三甲医院市场一度被外资占据超70%,国产药被挤到乡镇卫生院喝风!

这种政策本意或许是吸引外资新药进来,结果却养出了垄断怪兽。一个最讽刺的例子:某国产优质仿制药注射剂,质量获国际认可,价格是原研药的1/10,在美国成功逼退原研药。但在中国某省招标中,它被迫和所有国产药一起”砍价”导致落标;而原研药在单独分组中轻松中标,价格是美国仿制药5倍!结果该省该原研药市占率从65.5%飙升至96.46%。这哪是”超国民”?简直是”太上皇”待遇!

二、劣币狂欢:波立达们为何反被”卷”死?

特权看似美好,却埋下祸根。当政策转向,习惯了温室的原研药,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扛不住风雨。

带量采购与医保谈判的”回旋镖”:医保基金压力山大,控费成了头号任务。国家开始对过期原研药动刀:2010年发改委首次大降价,原研药占品规62%;2013年更酝酿对原研药和仿制药实行等额报销,超支自付。风向真变了!

国产创新药的”群狼战术”:PCSK9赛道堪称教科书式”围剿”。波立达2021年刚进医保,信达生物的托莱西单抗(信必乐)立马杀入,价格直接干到300元以下!紧接着,康方生物的伊努西单抗(伊喜宁)、君实生物的昂戈瑞西单抗(君适达)、恒瑞医药的瑞卡西单抗(艾心安)接连获批。2025年医保谈判在即,四款国产药虎视眈眈,赛诺菲一看这”修罗场”,直接举白旗:不玩了!

扭曲招标的”反噬效应”:当初用”质量分层”保护原研,结果让它们丧失了成本竞争力。当国产药通过技术升级(比如恒瑞的瑞卡西单抗是全球首款超长效PCSK9单抗)和规模化把价格打下来时,习惯了高定价、高营销成本的外企根本无法转身。波立达2024年销售额还有8.5亿,市占率第二呢!但赛诺菲预见到未来厮杀惨烈,加上原料供应确实有问题,干脆断臂求生。政策亲手造的”神坛”,最终把神像摔得粉碎。

三、国产上位:百亿蛋糕重切,但隐忧仍在

波立达退场,百亿降脂药市场立刻重新洗牌。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PCSK9药物市场2030年将达89亿元。这块肥肉,安进的瑞百安、诺华的英克司兰(小核酸疗法,给药频率低)和四家国产龙头将瓜分殆尽。消息一出,相关国产药企股价应声上涨,资本已用脚投票!

赛诺菲也没坐以待毙。一边撤走波立达,一边火线布局新赛道:收购箕星的aficamten(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引进维亚臻的RNAi疗法普乐司兰钠(降甘油三酯)。它赌的是:在更新、更空的领域,用真正的技术优势碾压,而不是在红海里拼价格。

表面看,这是国产药的胜利。但深层次问题解决了吗?并没有!

  • 招标”唯低价是举”的幽灵仍在:国产药现在靠价格战赢了外企,但若招标规则不变,未来国内优质药企也可能被更low的”劣币”拖垮。
  • 原研特权残余未清:日本第一三共等企业搞个”授权”国产药,贴个外企标就享受原研待遇的闹剧,还在上演。
  • 医院”崇洋”心态难消:医生和患者对国产创新药的信任,仍需时间建立。

结语

波立达的退场,是扭曲政策与市场规律碰撞出的黑色幽默。用”超国民待遇”强捧原研药,最终养出了无法适应真实竞争的巨婴;用”唯低价中标”打压国产药,却意外逼出了能反杀原研的硬实力。但”劣币驱逐良币”的土壤仍未根除。只有当招标真正“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当所有药企——无论姓”外”还是姓”中”——都能在同一套规则下凭真本事竞争,中国患者才能用上又好又不贵的药。否则,今天的波立达,未必不是明天某个国产新药大佬的预演!

这场大戏,远未落幕。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

万事屋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