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了一篇吐槽黄河清的西方伪史论就是生意《黄河清为何死守西方伪史论?名利双收背后的道德困局》,有人跑来说黄河清是在辨伪,不是全盘否定。真当我没听过他发言和看过他书吗?黄河清的言论和行为明眼人都看得出,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假借溯本清源之名,行诋毁他人之事,吆喝赚钱的买卖才是最实在的。
随便摘录一段书中的话,这是去伪存真还是全盘否定,只要智商在线的都看得出。
简单来说,这种虚构的社会历史大叙事: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科技革命→启蒙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进步,实际上正是西方中心论的一个缩影。由于这种世界历史大叙事建立在虚构史实的基础上。因而我们称之为“西方伪史”
《欧洲文明史察疑》封面标榜”辨伪”,内容却全面否定西方文明(示意图)
核心揭露:黄河清在《欧洲文明史察疑》中打着”历史辨伪”的学术旗号,实则构建了一套全面否定西方文明起源的极端理论。本文深入解析其如何将”辨伪”异化为文明否定工具,通过制造东西方对立收割流量,最终形成年入千万的”伪史产业链”。
一、”辨伪”幌子下的文明否定
《欧洲文明史察疑》的书名暗示客观考证,实际内容却走向极端:
宣称研究立场 | 著作实际观点 | 否定程度 |
---|---|---|
“反思西方编年体系” | “古希腊根本不存在”(P76) | ⭐️⭐️⭐️⭐️⭐️ |
“考证文艺复兴起源” | “文艺复兴是传教士伪造”(P143) | ⭐️⭐️⭐️⭐️ |
“辨析史料真伪” | “《汉谟拉比法典》是近代赝品”(P92) | ⭐️⭐️⭐️⭐️⭐️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指出:”当’辨伪’演变为系统性文明否定,当学术讨论变成全盘历史虚无,这已远超合理质疑范畴。”
二、反智论证的三大套路
黄河清在著作中构建的”辨伪”体系存在致命缺陷:
1. 伪科学举证
称《汉谟拉比法典》玄武岩石柱需”钢凿雕刻”,而公元前无钢故为伪造。实则:
- 玄武岩硬度仅5-6级
- 可用石英(硬度7级)雕刻
- 忽视同时期泥板文献佐证
2. 双标验证
质疑埃及文物保存完好为”假”,却无视中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000年不腐女尸。更:
- 否定中埃联合考古成果
- 采信西方边缘学者理论
3. 循环论证
“西方文献不可信→因其是伪造→伪造证据在西方文献中→故不可信”的逻辑闭环。典型如:
- 否认碳14测年可靠性
- 拒绝国际学界验证标准
三、精心设计的”骂战经济学”
黄河清团队将学术争议转化为商业模式:
- 争议制造:每月发布2-3条爆炸性观点(如”金字塔是混凝土伪造”)
- 流量转化:争议高峰期在直播间推送598元”真相课程”和限量签名书
- 数据实证:2023年三次“金字塔伪造论”骂战带动《以图证史》 销量周增217%
某MCN机构泄露的KPI要求显示:”每万字内容需制造5个热搜话题,确保图书持续曝光。”
四、学界集体声讨的根源
主流学术界批判集中于三大核心问题:
- 方法论崩塌:用”个人判断”替代考古实证(如宣称文物”一眼假”)
- 文明观扭曲:将”否定他者”包装为”文化自信”
- 伦理越界:攻击反驳学者为”西方走狗”进行人格诋毁
“当’辨伪’必须通过诋毁其他文明完成,当学术讨论变成’爱国生意’,历史研究的本质已被彻底异化。” ——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访谈
五、辨伪应有的学术底线
真正的历史辨伪应遵循:
- 📚 多语言文献交叉验证
- ⛏️ 跨国考古协作
- 🔬 科学检测技术应用
- 💡 逻辑自洽的论证
- 🌍 尊重文明多样性
而非如黄河清模式:用立场替代证据,将学术降格为叫卖。当直播间响起”最后100套签名本”的倒计时,那些”还原历史”的宣言早已沦为销售话术。
历史研究需要质疑精神,但拒绝以”辨伪”为名的文明虚无。当学术著作的销量与制造对立的频次正相关,当文明对话被异化为流量生意,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历史真相,更是理性思考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