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比例则是……
解放初期,为了保护好传统中华文化和古董,新中国曾经在各地开始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古玩字画
1956年中医著名的医经学家吴棹仙专程跑到北京,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的《子午流注环周图》献给了教员,并受到了教员的表扬和勉励
《子午流注环周图》
由于这次“献宝”受到了教员的“肯定和表扬”,再加上即将的到来的新中国10周年国庆,受此鼓舞,中医药界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中医献方献宝”
1958年11月17日,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河北省保定市召开,会议最后决定开展群众性采集秘方、验方的运动
就是号召民间中医踊跃捐献自己手里的单方、验方、秘方(简称“三方”),然后由官方统一进行临床验证明确疗效,然后为新中国的10周年国庆献礼
那么这些收集上来的,被中医广泛认为“有效”的药方,其成功经验、也就是“有效率”到底是多少呢?
1958年,上海率先开展了“献方运动”,结果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当时“献方运动”是和吴棹仙“献图”接受教员接见事件联系再一起的。所以中医界一看竟然献个药方有可能受到教员的接见,于是疯了一样的献方
其中长宁卫生局收到了16万个;卢湾区卫生局收到了17万个;普陀区卫生局8万个;提篮桥区1万多个;闸北区4万个;虹口区6万个、浦东县6万个;黄浦区和杨浦区最少,加起来1万多个;南市区最多,29万个……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海就接收到了中医药界献出的将近90万条中医药方!
要知道新中国在1953年颁布的第一版《中华药典》,一共也才收录了500+的药物。结果一个上海就给整出了90万个药方
就问你牛不牛吧
群众献方热情高,但却难坏了验方的上海市卫生局
因为这个事情最初是为了给国庆10年献礼的,所以各地都将此视为一项严肃的ZZ任务,收来的方子哪怕有一点“可能的疗效”都会被认定为有效
为了“降低”验方工作量,上海市卫生局要求各区县卫生部门先筛一遍,将那些“一眼假”和带有明显巫术性质的中药药方筛除掉
于是在1959年3月初,各区县卫生部门从90万余件献方中,初筛出了5.7万个“被认定为有效”的中药药方,最终呈给了上海市卫生局
90万个里初筛一遍就剩下5.7万个,这个“有效率”就是恐怖的6%!
但这仅仅是初筛而已,上海市卫生局的严谨程度显然比各区县那些被“教员接见”冲昏了头脑的人要强的多
上海市卫生局决定对着5.7万个药方进行“细筛”,进一步明确这些药方的“有效性”
因为这项工作的原则是“严谨”,而且工作量太大,所以上海市花费了整整8个月的时间,组织了庞大的人力物力来挨个验收着5.7万个药方
最终在1959年11月完成了验方工作,并将验收过确定有效的药方出版成《验方选编》一书对外发行,遗憾的错过了国庆献礼
那么这个在90万种收集来的中药“三方”里,最终收纳进《验方选编》的药物有多少呢?
真有点不好意思说,区区只有……351个
90万个药方里,筛选出来351个有效药方,这个有效率是——0.039%!
所以何院士……还真不是专业的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