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专业科普:日本音乐为何能在全球遥遥领先?而华语音乐却难以输出

图片[1] - 【转载】专业科普:日本音乐为何能在全球遥遥领先?而华语音乐却难以输出 - 万事屋

在世界音乐市场之中,日本音乐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核心领域——纯音乐配乐。日本音乐在上纯音乐配乐上,可以定性为当下世界音乐的头魁,尤其是日本音乐在华语音乐市场的受欢迎程度跟更是多到令人夸张的地步。甚至于说,你我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之中,接触的大量音乐配音作品,都是源自于日本音乐的文化输出。只是我们并未知晓音乐产出的源头。

1:国内所有主流官方媒体发布的公告内容短视频配乐前三名为:

  • 日本作曲人太田美知彦的《万里长城》,出自《中华小当家》,国内广泛运用于古代中国内容配乐
  • 日本作曲人神思者的 《故宫之神思》,出自其专辑《故宫》,国内运用于国窖1573的广告配乐,以及故宫的一切的配乐,和大部分古典配乐
  • 日本作曲人吉田洁的《遥远的旅途》,国内运用于《大海鱼裳》推广曲

2:国内主流媒体综艺和所有短视频配乐前两名为:

  • 日本作曲家百石元的作品《猪突猛进》;
  • 日本作曲人神前晓的 《日常的风景》,出自《樱桃小丸子》片尾曲;

3:甘肃敦煌、莫高窟文化有关的绝大部分短视频配乐皆是日本作曲家姬神 的《千年的祈愿》,甚至被广泛誉为:甘肃省省歌。歌词被戏称为“山楂啊~梨~”

4:国内影视剧泪经典配乐来自日本作曲人的有:

  • 周星驰《喜剧之王》那一句:“我养你啊”,配乐为日本作曲人日向大介的 《Here We Are Again》
  • 姜文《让子弹飞》前往鹅城的配乐为久石让的《太阳照常升起》
  • 2008年年度大片《赤壁》配乐为日本作曲人岩代太郎的《开端》
  • 香港TVB专属配乐,日本作曲人宗次郎 的《故乡的原风景》

而以上这些仅仅是日本配乐关乎你我生活的冰山一角,日本有着多达数十位位世界顶级的配乐大师,其中更是有:坂本龙一、久石让、岸部真明、押尾桑、喜多郎、六三四、泽野弘之等等音乐界内让我们如雷贯耳的大师级别人物。

那为什么日本音乐会如此先进,走在我们的前面?答案令人万分无奈

日本音乐的世界竞争力:古中国的东方美感,被抢先注册,导致华语音乐又依赖于翻唱、使用日本音乐

我们去分析日本音乐在国际上获得的最大成就,不难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日本音乐的最强大竞争力,是在音乐上日本的的确确可以代表一部分的东方文化,尤其是和我们华语的文化受众极为相似。

其中上文的四首曲子,《万里长城》、《故宫之神思》、《遥远的旅途》、《千年的祈愿》几乎就是照着国内的万里长城、故宫、广阔山河、敦煌莫高窟为原版,进行的量身打造。只不过这种产品的产出和创造,由更为发达的日本音乐公布于世界文化之中。一方面的的确确是日本音乐足够优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对于音乐配乐的的确确起步较晚。

如此一来,当日本音乐比华语更早产出东方文化色彩时,在国际传播上,就天然具有更大的话语权。这里就必须要说另一部重要影视作品:《末代皇帝》。这部由外国人录制,坂本龙一作为配乐人的中国故宫纪录片《末代皇帝》,在配乐上成为了日本音乐的最高山峰。也一举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同时也代表了:对于欧美审美而言,日本配乐的的确确可以创作出代表东方文化、代表古中国、代表故宫的高品质音乐。如此一来,更为落后的华语音乐就非常难以撼动先入为主的国际市场需求。可以说《末代皇帝》和日本动漫配乐,一举让日本音乐成为了世界配乐的高山,更是让东方文化的音乐产业链被日本抢先占据。

如此一来,华语音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而会因为日本音乐发生必定存在的翻唱问题: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翻唱日本音乐获得网络上的爆火,比如说早期的《起风了》、《时间煮雨》等等音乐都属于日本作曲。甚至于,华语音乐的发展史上,翻唱日本音乐一直就是一个无法根除的顽疾。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港乐,到如今这四十年,几乎每一年都有一两首翻唱日本音乐而爆火的作品出现。这种不同音乐市场,却具有高度关联和文化审美的联系。一切都是源自于日本音乐早就开始针对于东方文化进行的工业创作。而这里能让日本人唱华语原创音乐的华语歌手,目前仅有一人:周杰伦的《花海》,由日本歌手中孝介翻唱。

周杰伦的出现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从作曲上周杰伦不仅仅是流行作曲,周杰伦的纯音乐作曲能力同样十分惊艳。这种可以改造华语底层的原创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说周杰伦对于华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周杰伦的数量,还是太少。

那我们将视线放在华语音乐自身,我们又因为何难以突破这种音乐文化的困境?

华语音乐文化输出的未来:以无语言隔阂的艺术配乐为主,而不是民乐和流行音乐

在当下的华语音乐,大众对于音乐的认知还是集中在两点:民乐和流行音乐。但实际上,这两点都存在较高的受众局限性:

民乐的受众是本土,或者受到文化熏陶的受众,以及欧美的音乐研究类人士。

华语流行音乐的受众是:本土,或者来到本土的外国留学生,以及华人华侨。

虽然华语受众的规模极高,但是依旧是本土文化或者本土文化的延展。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语言隔阂和审美抗拒。而文化输出是一件:不能说自身有多好,而是要用其他市场可以理解的方式来展示自身的文化特点。

那么相比民乐和流行音乐——包含民乐的纯音乐,是最好的赛道。原因主要是一点:纯音乐更为看中音乐色彩的作曲能力,专业性是比单纯的流行音乐更高的。通时也剔除了歌词的干扰,对于华语音乐而言中文太过于特殊,这种强制性的文化隔阂是很难完成音乐的对外输出。所以纯音乐的赛道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这一点上:日本音乐的出圈是可以提供给我们华语未来道路的一些借鉴,

1:纯音乐是一种和影视行业的强关联,他可以完成影视行业的升华,同时也具有基础的高质量传播下限。一般而言影视剧的惊艳感和记忆点必然需要音乐的制作弥补,才能升华这一个系列的记忆和冲击力。但是单纯的流行音乐是很难完成这种刻画。

2:纯音乐对于专业能力要求会更高,这意味着优秀的作品生命力会更为长久,甚至于成为一种时代的记忆。纯音乐的作曲不会想流行音乐一样会产生较高的迭代效果,纯音乐反而会因为他自身的高门槛,而具有更高的艺术性价值。而艺术对于大众的音乐素养提升是非常巨大的。

3:欧美音乐对于纯音乐的接受程度远远高于华语流行音乐和华语民乐。这一点上是非常明确的:音乐的本质差异是在于音阶的审美不同,但是任何音阶都是在十二个音之中的选择,换句话说任何两条完全不同的音阶也会具有基本的相同点。而欧美的音乐审美是认同东方五声音阶和黑键思维。所以在纯音乐上,我们并不会陷入中文歌曲的文化壁垒之中。

综上,华语音乐的未来如果要想增加音乐的竞争力,那么音乐配乐领域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也是我们完成文化输出的核心所在。


最后,我们在回顾一下整个日本音乐和华语音乐之间的关联和前后顺序。日本音乐得益于较早的发展,而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是本质上日本音乐是一种模仿东方文化的定位,对比于真正的东方文化核心的华语音乐而言,我们有着最强大的文化底蕴,但是我们欠缺日本音乐的高工业程度。

希望未来,华语音乐可以让华语纯音乐成为大家的日常音乐素养培养之源,希望未来华语音乐越来越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共1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