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国车企在澳因垄断面临罚款4700万,国内却安然无恙!中外维修待遇天差地别

一边是面临天价罚单,一边是安然无恙,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海外和国内遭遇的冰火两重天,揭开了维修垄断背后的巨大利益链。

近日,澳大利亚传来一则令国内新能源车界震动的消息: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因涉嫌维修垄断,可能面临高达1000万澳元(约4700万人民币)的罚款

这些在国内风光无限的品牌——比亚迪、极氪、小鹏、Smart和零跑——因为在澳大利亚未及时公开维修诊断和技术信息,被指违反了当地《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MVIS)。

01 澳洲重拳,五车企撞上监管铁板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大利亚市场发展迅猛。2025年8月,历史上首次有四个中国汽车品牌进入澳大利亚新车销量前十名。比亚迪更是表现突出,7月份在墨尔本交付了第6万辆新能源汽车,6月单月交付量同比大幅增长368%。

然而销量增长的背后隐藏着问题。根据澳大利亚相关规定,所有汽车制造商必须向维修厂公开诊断软件、技术参数等核心维修数据。这些数据必须在车型上市首日就上传到AASRA官网,并提供灵活订阅选项。

但调查发现,这五家中国车企进入澳洲市场后,要么维修信息给得断断续续,要么参数不全,甚至连链接都是错的。比亚迪虽在AASRA平台注册,但其信息链接指向错误页面,客服联系方式也未更新。

02 澳洲法规,为什么如此严格?

澳大利亚的《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MVIS)于2022年根据《竞争和消费者法》制定。该制度要求车企必须提供最新的诊断、软件和技术信息,以便独立维修商能够对其在澳大利亚销售的汽车进行维修保养。

该计划适用于自2002年1月起生产的所有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并由澳大利亚汽车服务和维修管理局(AASRA)负责监管。AASRA已被重新任命为该计划顾问,任期为两年。

澳洲对维修市场的公平竞争看得特别重。2024年,本田就因只提供年订阅,不给日/月选项,被罚了1.8万澳元(约合人民币近9万元)。这足以说明澳洲汽修市场对商家维修机会公平和消费者选择权的重视。

03 国内现状,4S店垄断维修市场

反观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市场基本被厂家直营店和特约维修店所把控,第三方社会独立维修店无法涉足。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壁垒和人才门槛。

社会独立维修店一般都是从传统燃油车维修而来,缺乏维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人才。这样就天然的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的鸿沟,也就是市场垄断。

不像燃油车一样,已经竞争的非常成熟,供应链也非常成熟和丰富,随便在一个社会门店就能维修保养,便宜实惠。

在国内,如果拿不到厂家的经销权或者特约维修权,就没有资格维修他们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因为涉及到三包问题,车主权益问题,保值问题等。

04 垄断代价,消费者成为待宰羔羊

这种维修垄断的最终代价,几乎全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澳大利亚汽车后市场协会(AAAA)指出,封闭的维修体系可能导致售后成本上涨30%

有车主经历也说明了问题:两三年之前,小编倒车失误,后翼子板撞墙,某新势力就开出了接近9000元的维修价格,贵到离谱。

现在很多厂商大搞价格战,直营和经销商卖新车都不怎么赚钱,于是就利用信息垄断,要求用户不得到厂商指定的渠道之外维修,然后开出非常离谱的维修价格。

05 为何不放开?车企的安全忧虑

车企之所以牢牢掌控核心维修数据与配件渠道,并非没有缘由。以上海一对维修兄弟擅自修改电池管理系统(BMS)数据并最终获刑为例,车企往往以安全为由坚决反对第三方介入。

电池作为高风险部件,其状态直接影响整车安全,私自解锁、数据不透明的电池若重新进入换电体系,将带来难以预估的安全隐患。

尤其在当前舆论对安全事故”零容忍”的背景下,一旦因非授权维修发生事故,对品牌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在责任层面,数据是否开放的根本争点在于”出了问题谁负责”——正如特斯拉曾对保险公司反问:开放数据后的事故,你能兜底吗?

06 法律困境,国内为何罚不了?

尽管2022年新版《反垄断法》已明确禁止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并在汽车行业多有体现,但国内尚未出现车企因维修垄断被处罚的典型案例。

燃油车时代未见主机厂因限制配件流通或维修信息获取而受罚;进入新能源时代,尽管消费者维修难题频发,目前也未有车企因涉嫌维修垄断被立案。

这种”有法不罚”的现状,让车企更敢攥着数据不放,形成了”车企垄断数据→修理厂没法修→消费者被迫高价修”的恶性循环。

07 出海教训,合规才是长久之计

这次澳洲的天价罚单,对中国车企来说不是”找茬”,而是一记清醒的警钟。新能源出海不能只靠”低价、高配置”打天下,合规和服务才是长久之计。

全球都在推进维修数据开放,比如欧盟也有类似法规,要是还抱着”垄断维修赚快钱”的想法,未来只会在更多市场碰壁。

中国车企在出海澳大利亚除了常见的认证之外,在有害物质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很多车企错误认为已经做过其他国家的合规就肯定满足澳大利亚市场。

08 改变之路,如何打破维修垄断?

澳大利亚的做法提供了一个参考,那就是可以将相关的数据和标定做成一个明码标价的”数据包”。如果第三方的维修机构甚至是车主本人想要进行维修和数据标定,那么就可以付费下载相关的数据。

这样一来,前期的技术研发投入也能回回血,用户也不用在车企的垄断维修下,付出高昂的维修费用了。

同时,社会独立维修店也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维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人才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澳洲监管之所以出台这个法规,就是因为早有先例:早年油车时代,车企也攥着维修数据,导致独立修理厂没法修,4S店维修费越炒越高。

强制开放数据后,不仅维修成本降了,也没见安全事故增多——反而倒逼车企把维修标准做得更透明。

全球都在推进维修数据开放,欧盟也有类似法规,要是还抱着”垄断维修赚快钱”的想法,未来只会在更多市场碰壁。

也许只有到那时,国内的新能源车主才能真正享受到公平、透明、自由的维修服务选择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3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