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凌晨3点的“免费大放送”:一场精心设计的权利剥夺
笔者家中一位退休老人发现手机账单异常,经查证竟是去年某日的凌晨3点开通的“免费大放送”增值业务。面对质问,联通10015客服坚称会处理但拒绝提供操作人员信息及处理方案,甚至暗示“老年人记不清操作流程”。更讽刺的是,该业务虽标榜“免费”,却捆绑合约期,违约需支付赔偿金——这与工信部明令禁止的“擅自开通业务”行为完全吻合。
“电信条例第74条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擅自改变或终止电信服务。违反者由省管局责令改正,处1万-10万元罚款”——《搜狗律师维权指引》
二、从“踢皮球”到“冷处理”:联通维权体系的系统性失灵
- 客服层面:10015以“保护员工隐私”为由拒绝提供责任人信息,与2025年韩先生投诉反遭号码限制事件如出一辙;
- 管理层面:省级分公司推诿称“需总部审批”,而《中国联通供应商黑名单管理办法》显示其完全具备48小时内冻结违规账户的能力;
- 监管响应:工信部投诉通道形同虚设,处理结果仅以短信告知“已督促整改”,与2025年三大运营商自查报告中“立行立改”承诺形成鲜明对比。
三、官老爷逻辑下的腐败温床:四重制度漏洞分析
1. 权限黑箱:员工可随意操控用户账户
根据搜狐曝光的《运营商四条禁令》,擅自开通业务属“一律开除”行为,但联通始终未公示涉事人员处罚结果。更值得警惕的是,央视曾曝光运营商“内鬼”贩卖8000万用户数据案件,证明系统权限缺乏有效管控。
2. 投诉反制:用户沦为待宰羔羊
新京报披露的“投诉即遭号码限制”事件揭示:联通基层员工可通过技术手段对用户实施隐蔽报复,这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禁止的“打击报复”直接冲突。
3. 监管套利:自查报告成免责金牌
2025年3月三大运营商集体发布自查报告,宣称“严肃处理违规渠道”,但网易数据显示,同年8月仍有24家供应商因违约被拉黑,暴露内部监管流于形式。
4. 年龄歧视:老年用户成精准收割对象
运营商财经网调查显示,70岁以上用户遭遇私自开通业务概率是普通用户3.2倍,利用老年人数字鸿沟实施“精准收割”已成行业潜规则。
四、打破垄断霸权:用户觉醒与监管破局之路
- 证据固化:立即截图业务开通时间、通话录音、工信部投诉编码(参照《搜狗律师取证指南》);
- 联合诉讼: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发起集体诉讼,主张三倍赔偿(单案最高可索赔500元);
- 监管问责:要求工信部依据《电信条例》第75条公示处罚结果,对省级分公司启动专项审计。
“当一家企业可以随意操纵用户账户而不受惩罚时,这不仅是服务问题,更是制度性腐败的开始”——《新京报快评》
结语:让阳光照进通信黑箱
从私自开通业务到打击报复用户,联通暴露的不仅是服务缺陷,更是垄断体制下的权力傲慢。当“人民邮电为人民”沦为“权贵资本戏民生”,我们呼吁:建立运营商高管终身追责制、强制公开违规案件处理细节、引入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唯有打破信息黑箱,才能阻止官老爷思想将通信业拖入腐败深渊。
文是楼上发的,图是楼上帖的,寻仇请认准对象。
有些是原创,有些图文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必删。
如果不爽,请怼作者,吐槽君和你们是一伙的!请勿伤及无辜...
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
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暂无评论内容